..續本文上一頁也。繼釋迦而成佛,詳《彌勒下生成佛》等經。
七佛:毗婆屍佛、屍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
般泥洹:即“般涅槃”也,見前。
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叁長齋月:正、五、九。
行者:修行之人也。
四大:地、水、火、風也。有內外四大。以人身言,骨肉爲地,精血爲水,暖氣爲火,運動爲風。
天眼:天眼,五通中之一通。其間廣狹不等,有外道天仙之天眼,有聲聞、緣覺之天眼,有菩薩與佛之天眼。
摩登:具雲“摩登伽”,此言“本性”,淫女也。後于楞嚴會上,聞法悟道,出家,名性比丘尼。
優缽羅:此雲“青蓮花”。非優昙缽羅也。“優昙缽羅”,樹名,此雲“靈瑞”,其樹有實無花,若佛出世,或轉輪王出世,此花方開。
摩醯首羅:此雲“大自在”,乃色究竟天之王也。梵語“阿迦尼吒”,此雲“窒礙究竟”,又雲“色究竟”,乃色界之頂天也。
閻浮提:具雲“閻浮那提”,樹名也。此言“勝金”,樹下有金,故以名樹。又因洲有此樹,故以名洲。即南贍部洲也,其地七千由旬。
郁單越:此言“高出”,亦雲“勝處”,即北俱盧洲也,其地十千由旬。
瞿陀尼:亦雲“瞿耶尼”,此言“牛貨”,即西牛貨洲也,其地八千由旬。
弗婆提:亦雲“毗提诃”,亦雲“弗于逮”,此言“勝”,即東勝神洲也,其地九千由旬。
須彌:具雲“須彌盧”,此言“妙高”。四寶所成曰妙,聳出衆山曰高。在四大天下之中,其高十六萬八千由旬,半出海水上,半藏海水下,頂有忉利天宮,日月行于出水上山之半。
娑婆:又雲“娑诃”,又雲“索诃”,此言“堪忍”。即釋迦應化之土,大千世界之總名也。
四天王:欲界第一天也,去地四萬二千由旬,宮殿鄰于日月。
忉利天:梵語“忉利”,此言“叁十叁”。在四王天之上,帝釋居中。四面有叁十二位小天子,爲內輔臣。合成其數,非自下而上之叁十叁也。
夜摩天:具雲“須夜摩”,此言“善時分”,在忉利天之上。
兜率天:具雲“兜率陀”,此言“妙足”,在夜摩天之上。
化樂天:梵語“須涅密陀”,此言“化自樂”,在兜率天之上。
他化自在天:梵語“婆舍跋提”,此言“他化自在”,在化樂天之上,乃欲界第六天也。此上欲、色二界中間,有魔身天作王,王于欲界,方爲欲界頂天。
由旬:亦雲“由延”,亦雲“踰善那”,乃輪王巡狩一停之舍,猶此方之驿。有作十六裏者,有作叁十裏、四十裏、六十裏、至八十裏者。
甄叔迦:此言“赤色”。
阿彌陀佛:梵語“阿”,此言“無”。梵語“彌陀”,此言“量”。以光明無量,壽命無量,福德無量故。
叁千大千世界:千日、千月、千須彌山,乃至千梵世天,名小千世界。千小千世界,名中千世界。千中千世界,名大千世界。以叁次言千,故雲叁千,實則一大千也。
摩尼:正雲“末尼”,此言“離垢”。
八功德水:一澄淨、二清冷、叁甘美、四輕軟、五潤澤、六安和、七能除饑渴、八長養諸根。
●卷叁
七趣:《楞嚴經》以仙道合之六道,名爲七趣。
叁獸:象、馬、兔。
梵王:是娑婆世界之主。
鐵圍:梵語“斫迦羅”,此言“輪山”,亦雲“鐵圍山”,在四洲之外。
叁世:過去、現在、未來。
五陰:色、受、想、行、識。
聲聞:聞四谛聲教而得證果,名曰聲聞。
九品往生:上中下叁品,每品又分上中下,共成九品也。義詳《觀無量壽佛經》。
十惡:身叁惡,口四惡,意叁惡也。身,殺、盜、淫。口,妄言、绮語、兩舌、惡罵。意,貪、瞋、癡。
泥犁:地獄也,此言“無有”,言無有樂處、無有赦處也。
阿旁:獄卒也,此言“無慈”。
光音天:語言之時,口出淨光,名光音天,色界二禅天之頂。劫火至時,此天首免其災。
地味:劫初地上所生之物也,狀如煎熱乳,味若細蜂蜜。
四生:胎、卵、濕、化。
梵行:持戒絕欲,名修梵行。
叁生:即叁世。
阿修羅:此雲“無端正”,男醜女端正故。亦雲“非天”,有天之福,無天之德故。亦雲“無酒”,釀酒不成,瞋心誓斷故。
十八梵天:即色界天也,在欲界之上。已斷情欲,故稱爲“梵”。十八者,梵衆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也。義詳《楞嚴經》八、九卷。
十六大國:皆天竺附近之國也,如央伽、摩竭提等。
二十八天王:欲界六,色界十八,無色界四。
非非想天:無色界極頂天也。
須陀洹四重階級:梵語“須陀洹”,此雲“入流”,諸法眼淨,得預聖流也。合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有四重階級。
緣覺:聞佛說十二因緣法,而得悟道,故名緣覺。
獨覺:出無佛世,獨自覺悟,名爲獨覺。
十信: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護法心、戒心、願心。
十住: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
十行:歡喜行、饒益行、無瞋恨行、無盡行、離癡亂行、善現行、無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實行。
十回向:救護一切衆生離衆生相回向、不壞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處回向、無盡功德藏回向、隨順平等善根回向、隨順等觀一切衆生回向、真如相回向、無縛解脫回向、法界無量回向。
歡喜地十重階級:即十地也,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
補處之尊:梵語“阿惟顔”,此雲“一生補處”,言一來降生,即當成佛也。
《內典字義譯注》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