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結夏安居由始及意義

  結夏安居由始及意義

  ——本四班:釋弘瑞

  佛陀戒製,爲攝僧而正法久住,聲聞律製是住持佛法的命脈。所謂佛法住也,賴僧弘傳,僧體尊貴,依戒而有。戒乃佛口親宣,非余聖所能製。

  每年的農曆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爲佛教結夏安居期。結夏安居是每年佛教僧團中集體共修的大事,是佛教律製生活中根本的內容之一。安居的真意卻是在于修道。這也是佛陀大悲心的體現。衆生因貪欲執著而墜在生死大海,不得解脫。尤其是在現在開放的社會裏,資訊泛濫,廣告充斥,金錢遊戲,煽情,暴力等社會事件,隨時都在挑起人們本能的欲望,各種感官的刺激也一再地引誘人們做出越軌的事,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如果一個學佛者定慧力薄弱是很容易障礙修行的。我們出家修行,最重要的是了生脫死,道業有成,這樣才不枉出家一場。所以佛陀令五衆弟子借助于安居期間放舍塵事,精進勇猛,不舍光陰,一心修道,成就僧人所行的事業。

  安居之製始行于古代的婆羅門教,後爲佛教所采用。安居意譯爲雨季,爲佛教的修行製度之一,又作夏安居坐夏、夏坐、結夏、坐臘。一夏九旬,九旬禁足,結製安居、結製。古印度夏季的雨期達叁月之久,此叁月間,出家五衆禁止外出而聚居一處以便于致力修行,如此稱爲安居。

  我國行安居始于姚秦時代,其時由于《十誦律》、《廣律》等之傳譯,皆詳細解說安居的作法,我國僧人乃依之而行結夏。安居最主要的是唯恐雨季期間外出,踩殺地面之蟲類及草樹新芽,招引世譏,故聚集修行,避免外出。佛製夏季當中,不管有沒有因緣必須安居。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