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學《瑜伽師地論》想到的感悟

  修學《瑜伽師地論》想到的感悟

  ——本叁班:通節

  早已得聞《瑜伽師地論》能解答佛法的一切疑問,此論共一百卷,詳細深刻而有次第的說明全體佛法。今有緣修學倍增法喜,從序言簡介以及本論的特點到論著的淵源,可知《瑜伽師地論》對于佛法的整體之意已經圓滿诠釋。

  感恩玄奘大師西行求法,爲佛門後學傳來佛教巨典《瑜伽師地論》。玄奘大師追求佛法可謂驚天動地,爲了法義而精進不息,精通叁藏,智慧通達而辯才無礙,在西行途中曆經艱辛不畏勞苦,這種堅固的菩提心和锲而不舍的意志爲後學佛弟子樹立了光輝榜樣。

  當代的僧衆需要這種爲法而忘軀的本懷,既然辭親割愛行做沙門,就應該樹立正知正見,堅固道心精進聞思佛法,以聖人言量爲准,把修行的理論真正應用到日常生活的行持中去。佛法是從實修中來,有了六年的苦行爲基,佛陀于菩提樹下靜坐思維,克服內外魔障,終覺宇宙人生的真相;四十九年應各類衆生的根基而設種種權教,遺留教法醒悟大衆。古來大德以“複製”佛陀的教言行持、解讀聖言量而走上解脫之路,最終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所以經過聞思要有思辨、轉化的過程,更要有修證的結論,進而明白每一階段每一層次的真實義谛。

  佛法浩瀚,只有深入經藏才能智慧如海。依據經綸,才能體會到佛陀的無限慈悲與廣大智慧;古德雲:“看經聞法,貴在如實會得其意。”作爲佛陀的弟子,貴在信解行證、如實踐行親證“緣起性空”法義,同時,遵守佛的教誡來修正日常生活中錯誤的思想、語言、行爲。這樣假以時日,才能“消融歸我自性,則可受用無窮”。佛法修學的綱領是交給我們轉識成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