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布施微笑開始

  從布施微笑開始

  ——本叁班:正慧

  現今人們爲了事業與家庭而在社會上努力打拼,“生活壓力大”是朋友敘舊時最常聽到的,誰人不想讓自己的生活舒適一些呢?很多人經過了多年的打拼臉上雖然有孩童般的微笑,但那種發自內心的單純感,卻被丟到千裏之外,讓我們變得麻木。認真想一想每天“苦大仇深”的面孔,占據了生活中多少時間?從開始追求、得到、守護乃至失去時,在整個過程裏面,我們獲得了真正的快樂嗎?當然財富不會自動向我們走過來,如果有了錢財,第一個就是守護之苦,整天緊張自己財産安全,出門還要帶保镖,家裏還要安裝保衛設備,雖然他們物質很富足,但是他們的精神很貧困。他們比窮人更加不安,整天提心吊膽,身心長時間在這種環境煎熬,金錢帶給他們的是痛苦。由此可知,快樂並非全部靠物質來獲得,所以不要給自己壓力,這樣只會傷害自己,帶著同情心善待自己;懂得善待自己,才會真正地愛護他人,成爲一個快樂的人。

  人們經常帶著“怪異”、“獵奇”的心情走進寺院,置身其中,爲什麼反而會感受到“安詳”與“平靜”呢?進而使人整個身心放松,不快樂的事情一下子消失了。有人也許會認爲這與每尊面容安詳、莊嚴微笑著的佛菩薩有關系。其實,這種平靜的力量不是從外面來的,而是每個人內心本具的慈悲與喜悅,只是不刻意間被引出來的。那麼生活中我們是如何用心的呢?如果自己因爲某人或事情變得很糟糕,一時之間所有的心事都會寫在臉上。“我不快樂,不要理我。”誰碰到這樣人都會感到不舒服,更何況想親近他了。事情已經發生的話,在擺出一張撲克臉,也不會解決任何問題,其實煩惱的産生也並沒有實在的限定,只是心念變幻的一種錯覺而已。以前自己不喜歡某人遠遠看見會繞著走開,平時想到他心裏就會不舒服,但是有因緣,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慢慢變成了要好的朋友。在一起時無話不談,分開時就會很想念。再來,在生活中越是親近的人,往往有個人會傷害你最深。也許只是因爲一句話,就會讓你們反目成仇,這種愛恨之間的轉換,更能讓我們體會無常,其實喜歡和怨恨只有一念之差,而這一念心的發動,確是可以改變的。實際上我們與他人相處並非建立在一句話上,也並非是物質上的滿足,而是應該多懷著知足與感恩的心,只有明白了從前看法是錯誤的,不斷地轉變自己的內心,讓內心平靜而引發自在的快樂,所以只有快樂、平和的磁場才會真正的幫助自己與他人。

  佛法,並不是口頭上的言詞,它就在現實的生活中,其實日常的修行也可以很簡單,讓我們先從布施每一個真心地微笑開始吧!

✿ 继续阅读 ▪ 在苦中修煉自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