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
——本四班:弘欽
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家見面有時說上一句“萬事隨緣”,用來表明自己的灑脫。這種灑脫過不了許久,遇到不同的對境,就不是所謂的“隨緣”,而是以自身的煩惱習氣去隨波逐流。從生命的價值觀上看,那就是浪費光陰,虛度年華。
在佛法看來,隨緣是對世間萬事萬物的一種不顛倒的認知,能夠把握住自己當下的心念,而隨順世間的苦與樂、貧與富,洞察到輪回業報的苦痛,將心緣在出世的善法上而發心學道。
隨緣者,不怨恨,不急躁,不強求,不攀援,它不是消極的表現,而是一種豁達的心態,是一份圓熟的生活曆練。宇宙叁千大千世界,皆是因緣相生的。萬物因緣起,萬物因緣滅,它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的。我們從容受之,感悟到修行中的甯靜與自在。“有緣即聚無緣散,一任清風送白雲。”以入世的人生狀態去精進修持佛法,以出世的福慧而成就世間一切善法,這就是隨緣所彰顯的精神內涵了。這樣看來,隨緣二字最重要的是建立在對佛法誠實信仰上的解讀,如此方能體現出它的博大。而不是世間人那樣,認定宿命論的隨緣,和五欲六塵的隨順。經過佛法義理诠釋過的隨緣,讓我們明白,世間人沒有修學佛法,以自己的利益爲中心而取舍,造作諸多不善,比如屠夫隨順了殺業,那將來所緣的果報必定是叁途的苦受。爲了對自己今生命運的負責,獲得出世的正因,我們的相續要隨順世間的善法因緣,要對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和抉擇。
末法衆生根基利鈍不定,修學不易,唯有念佛法門,乃是世尊爲五濁惡世的凡夫特設的解脫路徑,是佛陀慈悲的垂念。我們雖隨順往昔的業緣而投生與娑婆,但還有此法緣,仗佛慈願,念佛得度。善導大師預警勸示:“仰願一行行者等,一心唯信佛經,不顧身命決定依行。佛遣舍者即舍,佛遣行者即行,佛遣去處即去,是名隨順佛教,是名隨順佛願,是名真佛弟子。”這便是隨緣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