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是怎樣煉成的?
——本叁班:正慧
曾經有人問我,“年紀輕輕的是不是對生活沒希望了出家的,太想不開了!”總之大多數的人,對出家人有非常多的誤解,其中最多的可能是說:出家人不參與社會生産,逃避現實,沒有任何追求,過自我封閉的苦行僧的生活等等。
那麼,是不是我們這些異類的比丘們真沒有了追求呢?不是這樣的。出家是出叁界煩惱的家,追求智慧與真理,通過不斷完善自我,目的是爲了幫助所有還在痛苦的衆生走出煩惱,找到永久的幸福,是大丈夫的所爲,堪受人天供養。那是不是出家人就應該終日苦行,日中一食,過衣不蔽體的乞丐生活呢?這也不完全佛法是遠離四邊、滅除諸戲論而指引行人了達中道實相的實踐思想體系。一個修行人的基本生活態度是不墮貪得無厭與極度苦行二邊,不僅如此,佛經中還記載,在不貪求及不影響日常修持的情況下,無論有多少供養珍寶、美食等,聖者與普通出家人均可享用。
那麼出家人的日常作息又是如何呢?拿一般叢林來講,每天從叁點半或四點半開大靜、起床、洗漱,出家人一天的生活就開始啦。接著是上早殿(集體早課)、過堂(吃早飯),過完堂集體進禅堂或念佛堂共修。中午午齋過後,聽講經開示或誦經、拜佛、修習佛法、出坡勞動(上至方丈下至清衆一起爲常住勞務),然後上晚殿,晚殿後再進禅堂或念佛堂。除過處理自己的私人事務外,一年365日天天如此,卻也非常的充實歡喜。在道場中,用功辦道而且大衆和合,乃至共同進退是非常和諧的。這樣莊嚴整齊的修道方式,是在叢林生活中鍛煉出來的。出家人的行住坐臥都是由比丘律儀來攝受的,這並非是一種思想與肉體的禁锢,非得給自己套上一個沒有人權的枷鎖。
“吃飯不能發出任何聲音,走路不能疾行,不能左顧右盼,不能……。”
反正只要是一動,馬上就有相應的律儀攝受,爲什麼要這樣跟自己過不去呢?這是因爲我們凡夫的心念,遷流變化就如同瘋猴狂象般一刻不停,沒有辦法讓它聽話,內心的想法體現在外在的行爲上,反之改變外在行爲也可以影響到內心。例如合掌時,太往上易高舉,太往下易散亂,要掌正當胸,不緊不松。內心與外在一致,用功才能長久。不用刻意的做作,正念也提得起來,自然與道相應。別人的正行正念的磁場也能影響改變自己,常觀己過,心自然而然在這種正能量的環境下發生種種的變化。例如:
有一國王,看到自己國家的戰象,失去了往日的雄風,變得非常聽話溫順,就責問馴象的象師,才知道這些大象住在寺院的邊上,天天聽出家人誦經,後來有人建議,把他們搬到屠宰場旁邊,這些大象的性情不久恢複如初。
從這裏也可看出食肉不是什麼好事情,也說明我們要多親近善知識,與他們做朋友可以提升自己的品德。
所以,一個真正的出家人是這個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例如釋迦牟尼佛全世界人看到他都會恭敬,他在印度菩提迦葉金剛座證悟爲我們開示十二部的教法,從那時起至今乃至以後,這個世界上還有無數人追隨他的腳步,與他一樣達到完全的證悟。
而我現在雖然能力微小,但我的心願無比廣大,我祈願生生世世值遇佛世,盡我所能,哪怕只有一個生命因此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