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凡事皆有度,叁思而後行

  凡事皆有度,叁思而後行

  ——本二班:演弘

  空的水杯可以用來盛水,可盛滿水的杯,你再往裏注水,其結果自然是溢出外面去,白白浪費了。做人與做事亦如是。塵世間有話叫“適可而止”、“物極必反”,相信這個道理大家都能明白。再好吃的東西,吃多了也傷身;再體貼的唠叨,說多了也煩人。懂得在生活中“適可而止”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他懂得分寸,通曉人情世故,但在“適可而止”之後,又能明辨是非善惡、存善積德的人少之又少。

  佛教倡導“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即對社會和大衆有利、能使人身心得以健康發展,能促進社會和諧、家庭和睦的事,要去多做。相反地,對于腐蝕人心、破壞社會安定和生態平衡、使人墮落的事則要製止,至少要做到不去隨便參與。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前世我們造了好的因,今世因緣和合便感得好的果,今世種下惡的種子,雖不以爲是,然而來世的果報必是苦不堪言。佛在《叁世因果經》中早已勸告過世人了,爲何我們還不及早回頭?

  有人說:“既然這樣,那我就多做好事,多放生、供佛、印經書。這樣堅持不懈地做,應該不會錯了吧?”從理上講,是沒有錯,你這樣精進地積善,是可以爲自己積攢不少的福報,死後必然得生天上,受勝妙樂。這種行爲值得稱贊。然從佛法的角度來看,也要看是有相還是無相之分。如果你只是一味地貪求人天福報來做這些事情,那麼不免墮入貪執。有禅定功夫的禅師如果沒有明師指導,一味耽著于禅味法樂之境,都易被魔所侵,更何況我們這些凡夫呢!天界雖好,福報一盡,難免又落入輪回,生死流轉,苦不堪言啊!

  佛在《金剛經》中說:“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便是佛陀教誡我們:做任何事,都要以平常心對待,莫要心隨境轉,貪著其事。  

  萬事萬物冥冥之中有其自然的運行軌道,我們只不過是這一軌道中一粒微細的灰塵罷了,猶如秋季後,落于樹下的一片葉子。樹葉依舊落,來年又新發,落葉未必就是結束,發芽未必便是新生。以小河之志,去揣測大海的胸懷,豈不可笑!

  “叁界皆苦,猶如火宅”,不能皈投到佛陀的大智海中熏修佛法、跳出生死苦海,已屬可惜,又何忍再造惡、損德,自甘墮落啊!人身難得,光陰稍縱即逝,偏又有無常時時伴隨左右,不在有生之年多學佛法,稀裏糊塗地來,又稀裏糊塗地離開這個世間,多可惜啊!

  對于世間法來說,爲自己定立一個人生目標,每日向著這個目標前進一小步,腳踏實地,認認真真地活好當下,過好每一天,做一個實實在在的人,便是一種福報了。多培福惜福,不僅爲自己,也爲了子孫。

  對于出世間法來說,發起出離心,廣行菩薩道,福慧雙修,以求解脫,早日成佛,常常發起菩提心,才是真佛子。

  “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我們改變不了夢幻,卻可以轉變自己的心,夢中的造業已爲我們下一次輪回鋪好了路,如此地凶險,還不守護好身(行爲)口(語言)意(思想),等待何時?

  生活早已千瘡百孔,何苦自己爲難自己。提不起時就放下,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