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覺悟四大苦空

  覺悟四大苦空

  ——本二班:慈寂

  佛門中講的“四大”原來是佛成道前,外道對此世界物質的微細分類,即世界上的物質由微細的地、水、火、風所構成。外道不能徹知世界的本來面目,以爲世界的構成來自四大。佛告訴人們“四大本空”,不可執著于色塵,色塵因根、識而幻有,離心識與眼根找色塵即不可得。

  世間人不能明了四大是不實的,即執著于外相,對喜好的物質、色相、景色産生貪取,因貪不到即苦惱,因而迷于外相必然造業受苦報。佛在《八大人覺經》中告訴人們第一要覺悟“世間無常,國土脆危,四大苦空”,作爲佛弟子應深刻領會此經文的含義,進而樹立佛教的世界觀,指導人生的態度,做有價值的事。既然物質是不實的,若以其爲追求目標必然無益于生命。佛告訴人們要開發自性中的寶藏,人人都有可能成爲天人乃至佛菩薩。當心性中惡少善多時,自然感得天人境界;當心性中無我執和法執即是菩薩境界。

  作爲修學大乘佛法的弟子,在覺悟四大苦空時,應進一步覺悟“苦”是因心被物、外塵所縛而産生的,“空”是其本身無自性。因心識而有,無自性故能改變。進而爲莊嚴國土、利樂有情而積極按佛教道理改變身心,改造依報。“心能轉物,即同如來”,修行者應以心去掌握物質,使其恰當地利益自他。當面對外在物質環境時,不被其所迷惑,以正知正見對待,即是不被所轉。被物所轉是凡夫人的狀態,作爲修行者用所習智慧照見物相的本質是空,是很有必要的,有助于使行人發起堅固的出離心,而出離心是走向解脫道的基礎。佛教中有“析空觀”、“體空觀”等觀察方法,使人破除對四大的執著。願佛門弟子都能覺悟到四大不實,發出離心,成就解脫道。

✿ 继续阅读 ▪ 學會寬容與忍耐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