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大四班:心禅
佛教常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因爲六道的衆生只有人道修行佛法最爲殊勝。經中說,十方世界中,諸佛皆是在人間成佛,不在余世界及天上成佛。佛教認爲,生命的存在形式有六種,衆生因爲所造善惡業的差別,而有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的不同。六道中的衆生此死彼生、流轉往複、了無出期,這就是六道輪回。六道輪回是信仰佛教的基礎,在六道之中,人道衆生具有其它各類衆生無法比擬的殊勝之處。叁惡道衆生因爲寒熱苦、殘殺苦、饑渴苦等衆苦煎熬。苦多于樂,故無法修學佛法。阿修羅衆生則嗔恨心重,常常與天爭鬥,故也無暇修學善法。天道衆生多爲五欲六塵所染,過分貪著享樂,亦無法修行。太苦無力修行,太樂有益于貪著享樂。又有人道苦樂參半,有慚愧心,能發起宏願力,所以才能思考生命的實相,追求真理,才有機會從痛苦之中解脫出來。除此之外,經中還說,人的憶持力最爲殊勝,以人身受持佛法能明記不忘。這也正是“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的原因。
佛陀常用“盲龜浮木”來比喻人生的珍貴。《阿含經》中說,人身極爲難得,如大海盲龜,百年一現,有浮木有空,在海上隨風飄動。當盲龜浮出水面,其領正好穿入孔中。這種機會是多麼稀少呀!佛經中講,從惡趣死,生惡趣者多,如大地土;從惡趣死,生善趣者少,如爪上土。所以人身難得,得遇大乘佛法更是難上加難。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也曾宣講了暇滿人生極難,乃至發起殊勝的菩提心,修學大乘佛法的殊勝之處,成就菩提的前提條件。
總之,人道的殊勝非其它生命所能比,所以佛教非常重視人生的價值。佛教要求我們的正確的認識人生,把握人生,從而合理的規劃人生,建設人生,最後達到奉獻人生這一崇高的目標,其目的就是要我們珍惜此身,用于修學佛法,求證解脫。依據佛陀的遺教和佛法的精神,在沒有得到真正的解脫之前,決不可自暴自棄,甚至自殘生命。古人雲:“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願所有佛子謹遵佛教遺教,關愛生命,重視人生,且莫辜負此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