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經》中的五蘊思想

  《心經》中的五蘊思想

  ——大四班:弘瑞

  《心經》是《大般若經》的精髓,而般若是諸佛之母,是我們修行佛法得到叁聖果的源泉。如《大智度論》雲:“諸佛及菩薩,能利益一切,般若爲父母,能出生養育,佛爲衆生父,般若能生佛,是則爲一切,衆生之祖母。”由此可見《心經》在我們修行佛法中的重要性。關于《心經》約有七種譯本,其中尤以唐朝玄奘大師的譯本最爲流行。雖然本經只有短短的二百六十個字,但卻是如來一代佛教的精髓,是開顯諸法性空妙理的實相極談,是破除凡夫及二乘人的一切執著的的大*輪,是叁藏的中樞,是一切修多羅了義經的心要。

  本經以言簡文略,簡潔扼要,提綱挈領的方式,打破一切衆生的迷情的妄執,啓示解脫的法門,層層破除衆生之我執、法執妄情,直示真如之本體,廣聞五蘊皆空,諸法亦空的妙理。

  我們之所以輪轉于六道當中,就是因爲不了解、不清楚“五蘊皆空”的道理,而執著于五蘊裏面有個恒常、不變,有主宰性的我。所以起惑造業妄受輪轉六道之苦,所以《心經》直接引入的重點就是五蘊,而五蘊就是我們凡夫身心的主體。我們身體可以攝入色蘊中去受、想、行、識,四蘊就是我們心的四大部分。要想修行解脫,不從五蘊以及我們的身心入手,是不可能的,而未經以深般若爲能觀,五蘊爲所觀之境,用般若的空性智慧如實觀照“五蘊皆空”,用“諸法性空”的實相之理來破除凡夫的我法二執和二乘人的法執。以此才能度一切苦厄,獲得叁乘果位和究竟的佛果。如《心經》一開始就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所以要想度一切苦厄,必須照見“五蘊皆空”,因爲我們對五蘊的錯誤認識,是造成我們輪回生死的根本,所以必須在五蘊上探討,去觀照,去明白五蘊的實相,只有照到“五蘊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

✿ 继续阅读 ▪ 淨地上的梵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