怖心難生,善心難發
——本叁班:德修
清晨起床後來到洗漱間,看到水龍頭滴水不停,下面盆子裏的水快溢出來了。由此想到佛經雲:勿輕小罪,以爲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刹那造罪,殃墮無間。一失人身,萬劫不複。意思是:不要以輕視心而去所造的小罪,以爲沒有可害怕的,甚至以爲沒有果報。你看那水滴,經長時間的流淌,再大的容器也會盛滿。刹那刹那之間的造作罪業,由積少成多,積沙成塔後,也會遭受無間地獄的苦報。同理,造作諸多微細的小善法,雖然都是些小善,但是逐漸地由少變多,再由量變到質變,終究成就大善。
業因果的特點是:業有決定的道理;沒有造了就不會酬償,已造者也不會失去;業會增長廣大。善惡業如影子一樣常伴我們,時刻不離,對此要生怖畏之心。菩薩畏因,衆生畏果。現在就要從不輕視小惡小善開始修。小惡不止,大惡難斷,許多大惡是從小惡一點一滴培養起來的。小善不修,大善難成。世人爲追求名利,有臺上一分鍾、臺下十年功的修煉,何況修行人。就拿布施來說,初開始同大菩薩那樣舍掉頭目腦髓、割肉喂鷹,凡夫衆生肯定做不到。菩薩修行時也是從小的布施到大施,從微舍到大舍,後來成就菩薩道的。如果我們從小的物品、微細的食物、愛的語言、代人以勞等處著手,從對一個人,到對所有人,一步一步修,栽培善根,心量逐漸擴大,到那時候,衆生要什麼,就給什麼,對自己的一切都不愛戀,統統施舍,成就布施波羅蜜多。菩薩平等對待衆生,沒有怨親、親疏的差別。 無始以來,悭貪吝啬執著很堅固,總想把別人的東西占爲己有,自己越多越好,別人越少越好。別人從自己手裏拿一分錢、一分利益,都痛如割肉挖心。學佛就是要轉變內心,修行是與世人所貪愛的五欲(財、色、名、食、睡)背道而馳的,世人所貪著愛樂的,學佛的人要看淡,用智慧的利劍斬斷貪愛纏縛。
得到人身,用來修道,不可等待老時來修。期待明天會有奇迹,那是妄想。趕緊趁年輕、精力還旺盛時來修道,容易成就。我們要以佛法僧叁寶爲依,善知識爲導,正知見爲立,求聖道爲目標。我們要在在處處以佛的聖言量爲准繩去實踐有佛法的生活,我相信有了法樂就不會對世間樂貪染,從而證悟真理,得大涅槃,獲究竟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