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謹遵佛製,結夏安居

  謹遵佛製,結夏安居

  ——大四班:心禅

   四月十五日清晨,細雨綿綿,梵呗空靈入耳,法門寺全體僧衆如法舉行了一年一度的結夏安居儀式。末學作爲一名沙彌,有幸與諸位比丘大德法師共同參加了此次安居儀式,讓我更進一步的了解了謹遵佛製的重要意義。

   所謂“安居”,是指佛教僧衆在每年農曆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叁個月內,禁止外出,以便致力于參禅打坐,研習經典。更好的去用功辦道和修習佛法,又名坐夏或坐臘。而所謂“臘”是指僧人受戒後結夏的年數,即安一次居成爲一個臘,但如果僅僅是受了具足戒但並未安居過,便不能稱爲“戒臘”,可見結夏安居對于一名比丘是多麼重要。關于安居的起源,最早始于印度婆羅門教,因印度一年分爲叁季,其雨季長達四個月之久,故結下叁月以便靜修。外道尚且如此,我釋教沙門又怎能不如法行持?故爾佛陀製定安居法,一來是爲了防止外出踩踏生物,有違戒律的虧損;二來則是爲了精進修行,早日成就聖道。安居法的製定和實行,不僅利于僧衆在固定的道場、固定的時間,有一個固定的修學目標,而且更是理論聯系實踐,解行並重的具體修持方法的落實。因此自中國曆史有叢林建立之後,就沿襲世尊當年的教法,如法安居結夏。不僅十方叢林如此,有些身住小廟的師父,也會每年提前將自己的事務作一下安排,如其前往有緣的道場安居,故凡是有心向道之修行者,總會將結夏安居是爲自己成佛之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

   安居對于一個出家人真的如此重要嗎?答案是不容置疑的。我們凡夫雖然由于無量劫修來的善根和福報,而得聞佛法。出家修道,但修行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再加上我們無始以來的貪、嗔、癡等種種無明業習的牽染,成佛果就更不容易了。縱然有時會發一念菩提之心,也往往是進一退十,不能持之以恒,要想一路精進,有至菩提更是望塵莫及。是故諸佛菩薩慈悲攝受我等苦海衆生,宣說大乘解脫法門,令我等自覺覺他,共證菩提。但若不能長期熏修戒、定、慧叁學,從聞思修叁慧具體下手,便成了紙上談兵之事。不要說身處在五欲六塵中的俗人,就是我們身處梵刹的出家衆,要想四大皆空,穎脫六塵也並不是件容易之事。因爲雖然我們剃發染衣,住在寂靜的阿蘭若處,但每天六根還是會接觸外界六塵的種種法,引發身、口、意造作一系列不必要的煩惱。除了每天吃飯、睡覺的時間外,並沒有將大部分時間用在修行辦道上,再加上接待居士,處理日常生活所需以及外出等俗務時,更是散心雜活,汙染不斷,這也正是“修行者多,證道者少”的原因所在。如法的結夏安居,能爲僧衆提供一個固定的修行場所,將自己周圍的種種與修行無關之事稍作歇息,將整個身心投入對佛法的理解和實踐當中。同時若能嚴持戒律,堅守無犯,再加上修習四念處等止觀法門,思惟人生苦空無常的道理,不斷降伏我執我見,如此長時間的不斷熏修,便能漸漸趣佛菩提,證大涅槃,所謂“由戒而生定,由定而發慧”也!

  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要我們付出就必定得到豐收的果實,因果定律是誰也無法改變的事實。祈願每一位僧寶都能在如法的結夏安居後,獲得屬于自己的那一份成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