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是個寶
——大叁班:妙定
在《佛說四十二章經》中,沙門問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皆答曰:“忍辱。”爲什麼呢?因爲忍辱之人不懷惡念,心安理得,自在如理,所向無敵,故曰“多力”;又因爲忍辱之人不做惡事,心量廣大,必然爲人尊敬且使自心之垢滅除淨盡,直至完成安忍波羅蜜多,成就涅槃安樂之德果,故曰“最明”。這充分說明了忍辱是出世間功德成就的大摩尼寶啊!
但是正如近代高僧宣化上人說:“忍辱是個寶,可惜用不好。”世人愚迷無智,又有幾人能用好這個寶呢?相反倒是常聽到生活中許多人因一言不合,一事不遂,大打出手,輕則兩敗俱傷,重則不堪設想。報紙上不是說:一位六十歲老漢與一位八十歲老漢下棋,因一招棋相爭不下,結果六十歲的這位老漢出手打死了八十歲的那位老漢嗎?老年人尚且這樣,少年人、中年人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修習忍辱實在是非常必要和十分迫切的一件事啊!那又如何來修安辱呢?《入菩薩行論》中說:“何須足量革,盡覆此大地,片革墊鞭底,便同覆大地。”一切的修行源頭皆不出于一心,修習忍辱也不例外,一定是從心起修的。因爲外在的環境變化無常,別人的思想行爲我們也無法左右,倒不如改變自己是最實際也最富有成效!所以修忍辱之人首先要有一顆豁達的心量和一種看破放下的生活。慧法律師說:“修行之人應對這個變化無常的世界徹底的沒有意見。”這不是消極避世,恰是心量寬廣與看破世事無常後的一種大智慧人的生活態度啊!修行人正事要做到這一點,若真做到這一點的話,那又有什麼能讓我人煩惱不安忍呢?
所以我想說:退一步海闊天空,潇灑自在;忍一時,風平浪靜,自他皆安。爭一步,欲罷不能,滿盤皆輸;逞一時,喪身敗德,天怒人怨。有智者當深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