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妙吉祥真實名經講述 以下贊平等性智二十頌

  以下贊平等性智二十頌

  

  【隨樂成就微妙義,一切惡趣悉清淨】

  【諸有情中殊勝尊,一切有情令解脫】

  【煩惱敵中獨勇猛,威猛能破愚癡怨】

  【具足祥智而嚴身,執持堅固之惡相】

  在平等性中,文殊菩薩的名號是如何呢?如果想得天人安樂,就必須調伏惡心,一切惡業,爲了要利益衆生,是衆生殊勝的保護主,利益有情遠離煩惱束縛,所以是煩惱中最威猛的勇士,力量能夠勝過一切外道,及無知的仇敵,如此在利益衆生時是以何種形相出現呢,自他二利皆圓滿,所以具有威儀,因爲具足五種智慧,作爲他的莊嚴,但在實義上,是不動不變的,一切的資糧都具足圓滿。

  【能令動于百種手,舉步相中而作舞】

  【吉祥百手皆圓滿,遍空界中能作舞】

  【大地中圍一界分,以一足跟堅踏之】

  【以足爪甲界分內,淨梵世界盡令押】

  【無二一義法之義,即微妙義無怖義】

  【亦種種識具色義,于心意識具相續】

  當利益衆生的時候,是遍滿虛空的,就以南瞻部洲而言,當佛的腳踏在須彌山頂,這四大部洲不會變小,佛的腳也不會變大,但卻能壓服之,同時腳拇指也能壓到大梵天的天界,同樣的,佛的腳也沒有變得更大,梵天天界也沒有變得更小,佛示顯這樣的神通。因爲勝義的道理只有一個,沒有改變的。這樣無二的法,是他者所不能超越的,以大悲的願力及無二的智慧來利益衆生,並隨順衆生的心性,示現種種的形相來利益他,令其歡喜,因能遠離叁界的貪欲,這樣的示現者,以大智慧遠離輪回,但以大悲故,又再入輪回,廣大的利益衆生,所以叁界的衆生都對他非常的喜悅,在利生時所放出無量無邊的光彩,好像秋天的月亮,沒有烏雲的遮掩,能驅除一切無明黑暗,這樣的光是智慧而殊勝的。雖然佛有五智五身,但本質卻是不變,如日輪中間的一點光輝一樣,燦爛耀眼。

  【體義無余數歡喜,愛空之性殊勝智】

  【舍離叁有之貪欲,叁有歡喜廣大者】

  【色貌鮮潔若白雲,光明殊勝如秋月】

  【亦如初出妙日輪,爪如赤銅光皎潔】

  【頭冠殊勝尖末青,勝發亦複绀青色】

  【大寶光明具吉祥,正覺化身莊嚴具】

  【諸百世界皆令動,而能具彼神足力】

  【持于廣大實性念,四念住中靜慮王】

  因爲遠離輪回涅槃這二邊,所以手足光彩炫目,以此莊嚴,法身遍一切,利生時,化身無量無邊,好像無盡的如意寶珠一樣,因利益衆生之故,佛身的每一毛孔,都能示顯無量無邊的如來,作爲他的莊嚴,因具修道上了知一切的智慧,遍及百千世間,能令百千世界都動搖。

  【而能具彼神足力】利益衆生時,能具足各種的神通,心意、禅定來精進的利益衆生。安住在一切諸法實相的意義,安住于四念住之中,同時能超越四念住,四念住是身、法、識、受,同時並沒有貪戀執著,所以是四念住之王。

  【以七覺支爲花香,即是如來功德海】

  【解八道支義理故,是解真實正覺道】

  【于諸有情大分著,亦如虛空無所著】

  【一切有情意中生,速疾猶如有情意】

  【解諸有情根與義,能奪有情諸心意】

  【亦解五蘊實性義,清淨五蘊令受持】

  見道位的時候,七菩提分支也非常圓滿,而以七覺之分:正念、菩提支、法抉擇、念、精進、語抉擇、清淨、平等舍,都能非常的圓滿,好像花香做爲妝飾一樣。

  如來具足的智慧功德廣大如海,同時在修道位的時候,也具足八正道;正知、正見、正念、正定、正受、正言說、正精進、正業。

  雖然在利益衆生的時候,如同母親關愛他的獨生子一樣,但是在關愛時,也並不貪戀執著,因爲是無所貪戀的關愛,也不執著他是衆生,因此具有虛空般的智慧了知,因爲大悲跟智慧都沒有違背,因爲了知一切有情都是空性,所以在利益衆生時,能以甚深的智慧來利益衆生。在利益衆生的時候,順應衆生的根器,知道他是上、中、下的根器,並順著他的喜好來作講述,因爲能了悟衆生的喜好,而講述他喜歡的義理,所以能抓住他的心意,使他學習,並能了知五蘊的意義是如幻的。能持有清淨的五蘊,戒律、禅定、智慧、解脫、解脫智慧也是清淨的。

  注解:

  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決定出彼諸邊際,亦能出于決定中】

  【向決定出道中住,宣說一切決定出】

  決定是出離的意思,遠離叁界的痛苦,稱之爲出離,講述一切的教法是很多,但究竟上無二的智慧只有一個,自然的安住其中,這當然是最殊勝的出離。這樣的安住在出離之中,也就是安住在一切道之中,之後,來開示一切出離的道路,使所調伏的衆生,也安住在一切道之中。

  【拔十二支叁有根,持于清淨十二種】

  【具有四谛之義相,解持八種之心識】

  在利他時,利用十二緣起,以十二分支的教法,來拔除叁有輪回的根本,這輪回的根本就是無明,以無二的智慧,開示十二緣起的教法,拔除了無明之後,置于清淨的十二有,內在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外在的色聲香味觸法,這十二種,內跟外都是清淨的。

  四谛是苦、集、滅、道,義相是四谛十六個形相,每一谛有四個相貌,這四谛共有十六個形相,這是共通勝門的道路,在不共通的道路上有八識,眼耳鼻舌身意,透過不共的道路,對于無生的意義能夠了悟,了悟了無生的意義,就具有佛地的功德,佛地的功德是了知十二種實義,這是五境,加上五種智慧,加上方便跟智慧,一共是十二個根谛。

  注解:緣起──各種條件和合而生起。

  【十二實義令具足,十六實性現體解】

  【以二十種成菩提,勝解一切正覺相】

  以他的智慧能夠了知空性的十六相,就是我們平常所提到的內空、外空、空空等等這十六種空,能真實的了解其義,又爲了使沒有了悟的衆生也得到了悟之故,就開示二十種成就菩提的方式,是最殊勝的開示者,開示佛成就一切法的功德,包括五蘊、五根、五大種、五智,一共是二十項。

  注解:空──因緣和合而生的一切事務,究竟而無實體叫作空。

  【一切正覺幻化身,無邊億界令出現】

  【彼諸剎那現了解,亦解剎那諸有義】

  【種種乘者方便理,利益來去皆了解】

  【決定出于叁乘者,住在于彼一乘果】

  如此的佛,具有五智,勝解一切,智慧廣大,是了知一切智慧之中,最爲殊勝者,這樣的五方佛,在利益衆生的時候,能化身無量無邊的來利益衆生。同時能開示各種的勝門,使衆生在剎那之間證得了悟,了悟無生的意義,所悟的對象是無明,要了知的對象是無明,能悟得心就能證得無生的意義,這是最殊勝的了悟,爲了使弟子能夠了知,所以開示方便的勝門,這個勝門就是聲聞、獨覺、大乘,以這方式使衆生證得了悟,但是超出這叁乘之外,還有最純正唯一的勝門,就是金剛乘。叁乘的勝門很多,但卻沒有一個能超越它的,而這叁乘唯一的果是菩提。

  【諸煩惱界清淨性,盡能滅除諸業果】

  【過于一切江海中,寂靜如行中出現】

  【煩惱及與隨煩惱,及以習氣皆棄舍】

  【以于大悲智方便,于諸有情作利益】

  【一切想義悉棄舍,亦令滅除心識意】

  爲了斷除煩惱之故,開示的勝門非常多,但都是爲了悟無二的真實性,因而能將一切煩惱清淨去除,不僅如此,業也能清淨,因而能脫離輪回,就好像江河、大海,也都能到彼岸一樣。因爲超越一切,分別念頭歸于寂靜。

  煩惱是指六根的煩惱,隨煩惱是指二十種煩惱,無明、貪、瞋、慢、疑、嫉是六根的煩惱,二十種隨煩惱包括在五十一種心所之中。

  這些煩惱及隨煩惱不僅根本斷除掉,並且連它的種籽,這種籽就是習氣,也能清淨斷除。以大悲之故,住于輪回之中,以智慧跟方便,不住于輪回這一邊,而在輪回之中廣大的利益衆生,雖然如此,卻沒有形相的執著,因爲了知一切諸法無生的意義,安住其中,趨入無生的意義之故,雖在輪回之中,卻不執著任何外相。

  注解:

  隨煩惱──隨逐于心,隨心而起的煩惱。

  1.小隨煩惱──忿、恨、覆、惱、嫉、悭、诳、谄、害、憍。2.中隨煩惱──無慚及無愧。3.大隨煩惱──掉舉、惛沈、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

  心所──心所有法的簡稱,也就是心所有的各種思想現象,共有五十一法。

  【能緣一切有情心,亦解一切有情義】

  【在彼一切有情心,隨順一切有情義】

  【充滿一切有情心,令諸有情心歡喜】

  【成就究竟無錯謬,一切謬解皆舍離】

  【于叁義中無疑智,諸我叁種功德性】

  爲了使一切衆生趨入無相及無二的智慧了悟之中,因此向一切衆生作開示,而且是順著衆生的心意而開示的,因爲佛本身是安住在無念之中,而又遍及一切,所以能隨順一切有情衆生心意,而沒有違背,附帶的,在利益衆生時,能了解他心裏的渴求,滿足他的心意。

  使一切衆生心裏喜悅,得到利益,並且都能徹底究竟,不僅如此,在利益衆生的時候,能遠離一切的錯誤,因此所開示的勝門也都無誤的來引導衆生,使衆生産生確切的了解,因此身語意叁門的功德圓滿而具足。

  【五蘊義理叁時中,于諸剎那能分別】

  【一剎那中正等覺,持于一切正覺性】

  【無身之身身中勝,解了諸身之邊際】

  【種種諸相諸處顯,大寶即是大寶首】

  對于續部的意義,能在一剎那之間,了知五蘊清淨,一剎那之間,了知五蘊的意義,剎那是指一瞬間,不需要按照順序的,因爲是剎那間了知,所以在剎那間證得佛果,這是最爲殊勝的。這樣子在剎那間斷除一切戲論跟邊執,契入無上的意義,因此是最殊勝的道路,于一剎那間證得的佛果,所契入的一切自性都是平等的,對衆生的大悲也都是一樣的,所以佛的自性之中,也就是一切諸法不生。

  法身是無漏之身,是智慧之身,所以是一切身中最殊勝的,因爲他具足無所漏失的功德,因此,他所示顯的受用身也就是報身,功德圓滿,因此報身是形相中最殊勝的,這個身沒有邊際存在,所以能示顯各種各樣的化身,就像無量無邊的珠寶一樣,這樣示現的形相,就像珍寶一樣,但是一切珍寶中最珍貴的,能滿足一切弟子的渴求與願望,但是這報身具足五決定,這決定是報身五決定,形相決定,處所決定,眷屬決定,教法決定,時間決定,如果是化身佛的話,形相、處所、教法、眷屬、時間都是沒有固定的,以上說的是平等性,在平等性智中,文殊菩薩的名號是如何。

  

  

《聖妙吉祥真實名經講述 以下贊平等性智二十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