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贊菩提中圍十四頌
【如是正覺出有壞,究竟正覺阿中出】
【阿者一切字中勝,是大利益微妙字】
如此而言,一切圓滿的諸佛皆是無生,由諸法本不生的了悟之中而産生的,諸法本不生的意義就是阿字,因爲阿字不生,所以阿字是一切字中最殊勝的,具有大利益的字,爲什麼呢?譬如說阿字是第一個母音,在叁十個子音中,由第一個開始到最後一個子音的韻母都是與阿字相結合,才能夠來念頌的。這種情形就好像空性是遍及在輪回及涅槃一切法之中,所以阿字與空性是遍及于一切,而且是最殊勝的。
【諸境之內出無生,即此遠離于言說】
【是諸說中殊勝因,令顯一切諸言說】
阿字由腹中出卻不生,因其來源是不需依任何語言而産生的,譬如說我們念頌子音,一定要依于外緣,才能夠形成子音,或者依靠舌頭,或者依靠臉頰,或者依靠上颚、喉嚨等來發聲,但是阿字卻不需要,當從肚子中湧出氣的時候,自然的就會發出這個聲音,不需要依靠任何的幫助,因爲不依任何外緣,所以是無生的,譬如說小孩子剛出生,口中所發出大叫的聲音,就是阿阿的音,所以它是自然不假造作,此即無生的意義。
阿字因其自然産生,一切的語言文字再也不能去描述它,雖然如此,它卻是一切陳述表達詞句的元音,離開了這個元音,一切的言說就不能來進行,言說之中包含名詞跟文,名詞是簡單的句子,文是指一段文章,這些句子及文章都依賴于阿字才能夠成立,所以它是最殊勝的原因。譬如說空性的意義,中觀的意義,無生的意義,都是因爲這個緣故才能夠開顯,才能成立的,在中觀的很多講述都說到,中觀于空而産生,不空就無法産生諸法。因在空性之中,一切諸法因緣和合,才能形成的。假設諸法本不空的話,一切諸法就不可能再出現了,總而言之,空性與悲心二者合一不分,才是最殊勝的意義。
【大供養者是大欲,一切有情令歡喜】
大供養者指在根本定中,安住于平等性之中,一切無量無邊,一切諸法平等無別,沒有邊際,在這種無邊無際之中所作的供養是非常的廣闊,就像是廣大的欲望一樣,因爲安住于平等性之中,這樣的欲望不是世俗的貪欲,因此有無漏的喜悅産生。能令一切衆生都得到無所漏失的喜樂,令一切衆生歡喜。
【大供養者即大瞋,一切煩惱廣大怨】
在沒有分別念頭之中,能夠壓服一切,斷除一切,這樣子的瞋恨,不是我們在憤怒之中,生起有所漏失的憤怒,這是指能夠將執著形相的分別念頭,煩惱予以對治去除的方法。
【大供養者是大癡,亦愚癡心除愚癡】
這個愚癡之心,能夠安住在諸法一味,沒有分別之中,這個愚癡,就像不知道事情一樣,但這樣的愚癡不是平凡的愚癡,反而是因斷除了平凡的愚癡,而安住在諸法一味,沒有差別之中。
【大供養者即大忿,即是忿恚之冤雠】
【大供養者大貪欲,一切貪欲皆除斷】
【大欲即是于大樂,大安樂者大喜足】
這樣的大供養者,其煩惱本自不生,因此就斷除了忿怒的道路,就像是忿怒的仇敵,是忿怒的對治,這樣子無所漏失的渴求,因此斷除了一切貪欲之心。對于渴求安置衆生到達解脫,因此向他講述教法,之後,自己的心裏也産生喜樂,衆生因爲得到了悟,心裏也同樣産生喜樂。
【大境色與廣大身,大色並及大形像】
【大明及與大廣大,大中圍者是廣大】
【持于廣大智慧器,鈎煩惱鈎大中勝】
【普聞妙聞皆廣大,顯中即是廣大顯】
因所顯現的身體是在智慧之中所湧現,所以是廣大的,就內在而言其智慧明晰沒有混濁,在清明的智慧之中所顯現的身體,當然是廣大的色,其次,大形相是指五蘊廣大具足威儀,因爲是智慧所形成的身體,所以五蘊廣大,具有光彩威嚴的形相,【大廣大】是指福德資糧廣大無邊。
【中圍】是指壇城的意思,這樣子的甚深廣大集中在一起,而且遍及于一切,所以稱之爲廣大。內在的智慧銳利無比,就好像刀劍一樣,能將煩惱從根本上予以斷除,就好像對瘋狂的大象,要用鐵鈎將它鈎住一樣,這殊勝的智慧就像鈎子,將煩惱給徹底斷除,所以是一切煩惱鈎中最殊勝而具有美名,而且是由內在的智慧所呈現出來的,所以能非常廣大的傳聞開來,又因爲它是內在所顯現出來的,所以非常的明晰,這就是【顯中即是廣大顯】
【解者執持大幻化,大幻化中成利益】
【大幻化內喜中喜,大幻化中施幻術】
解者是智慧者,以積聚福德與智慧資糧方法能精通善巧,所以被稱之爲智慧者。這樣子方便與智慧無二無別,合而爲一,所以能執持大幻化,在大幻化中出大悲之心,來利益衆生,在利益衆生的同時,對于無二的智慧的意義,能非常的喜悅,所以稱之爲喜中喜,對于能以大悲心利益衆生,感到非常的喜悅,而又對能趨入無二的智慧非常的喜悅。在這樣的大幻化中。對廣大甚深的意義不能了悟的衆生,能使之了悟,就像從無到有,有變無這樣的魔術師來施幻術一樣。
【大施主中最爲尊,大持戒中持殊勝】
【于大忍辱即堅固,以大精進悉棄舍】
【以大禅定住靜慮,以大智慧令持身】
【具足大力大方便,大願勝智是大海】
就共通的道路而言,六波羅蜜都能圓滿,同時以叁輪體空的方式來作布施,在空性中作布施,所以是最殊勝的功德主,沒有逾越一切的戒律,所以是一切大持戒中最爲殊勝的守護戒律者,心恒常沒有感到傷害存在,所以是最堅固的忍辱。【以大精進悉棄舍】念頭根本沒有絲毫的動搖,因此安住在淨戒行之中,所以是最爲精進者,恒常不離空性,但也不落入空的這一邊,一切諸法不動不變,本質如此,就連空性這個名字也不存在,也沒有所謂的趨入空性之中,就能了知無二的智慧,這是擁有最廣大的智慧。
能夠調伏四魔,具有這樣大的力量,這就是大威力。方便是指自他二利都能善巧精通,其次能使自他成熟者,發起這樣大的願望,智慧像廣大的大海,這個智慧是指不墮常斷二邊,這樣子的智慧廣大如海。
注解:斷見──認爲死後身心斷滅不複再生,是五惡見之一。
常見──認爲身心常住永恒不滅。
【大慈自性無量邊,亦是大悲勝智慧】
對一切衆生就像母親對待他的獨生子一樣,對一切衆生都是如此,就是慈想,同時能了知一切,不能了知的對象並不存在,這樣子的智慧,對一切的對境,都沒有種性的差別,這樣遍及一切的悲心,並能了知一切對境,這是智慧中最爲殊勝的智慧。
【有大智慧具大智,大解即是大方便】
解是大博士、大學者、大方便。皆是指方便與智慧無二無別,具有了知一切對境的智慧,同時又能以方便來利益一切衆生,這樣子的精進善巧者。
【具大神通及大力,大力及與大速疾】
【複大神通大名稱,大力令他令摧伏】
大神通譬如說上半身化成水?下半身化成火,或上半身化成火?下半身化成水,或者由一個變成多個,由多個又變成一個,這樣子就是具有大神通,這個神通能使對方生起了解,證得了悟,稱之爲大威力。用這樣的方式來利益衆生,有很大的力量,而且能很快的幫助他,稱之爲大速疾。這樣的神通有很大的名稱,因爲他的力量勝過聲聞、獨覺的神通、勝過世間菩薩的神通,他的力量能壓服對方,這是指佛的智慧之身,具有這樣的能力。
【叁有大山悉能壞,持大堅固大金剛】
【大緊即是大雄勇,于大怖中施怖畏】
【尊者大種即殊勝,上師密咒大殊勝】
【住在于彼大乘相,大乘相中最殊勝】
一切的衆生身處在輪回中,再叁再叁的投生于六道之中,所以稱之爲叁有,這個輪回世間,好像須彌山王一樣,不能摧毀,但是用無二智慧的了悟,卻能摧毀像須彌山王一樣的輪回,這樣的智慧是非常的堅固,如同空性的杵是不動不壞的。
能將習氣徹底的斷除掉,是大緊,大雄勇是外在示顯忿怒的形相,可是內心卻是慈悲的。大怖畏是指世俗的大自在天,遍入天等等,施怖畏是指秘密主現出怖畏的形相,能令大自在天遍入天等等也感到害怕,這樣的怙主,因爲身語意叁門都至爲殊勝,同時他又是上師,能開示智慧與方便無二無別這樣的教法,這樣的密咒開示者是至爲殊勝的。
大乘是指方便跟智慧都殊勝無比,大悲的方便跟空性的智慧,大悲的方便是廣大,空性的智慧是甚深,深廣這二者都至爲殊勝,因此不住在輪回跟涅槃這二邊,不僅如此,還能夠引導衆生也都趨入不住在輪回跟涅槃這二邊的大乘中,【大乘】是指輪回跟涅槃二者無二無別,並在其中示顯六度,因此是大乘相中最爲殊勝的,龍樹菩薩曾提到,輪回跟涅槃無二無別,自性相同,在其中又能示顯六度,所以是最殊勝的。
注解:
叁有──1.本有指現生的身心,2.當有指未來的身心,3.中有指本有當有中間所受的身心。
有──苦果的別名,依因而有果,故果爲有。是有生死煩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