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由境界知功夫深淺

  由境界知功夫深淺

  本四班:德修

  我想給有緣人彙報一下,由我發生的小事,或許對你有所幫助。今天就經曆一次現場考驗,事情是這樣子的:

  甲同學拿請假條,讓我幫乙同學請假,此時我在忙著操作上課用的教學視頻。于是乎,潛伏在內心的煩惱種子起現行,對他進行猛利的呵斥。事後觀察反省,是自己做的不對!應當向他盡快忏悔。

  本來一件小事,爲何會如此憤怒?深入思維才發現,是因爲平日經常觀察別人的過失,積累了許多嗔心種子,所以勸大家盡量不要觀他人過失,假如功夫不深的話,難免會起煩惱。這種煩惱的作用力會讓自己感覺極不舒服,不亞于有毒發全身之感。課後即向他忏悔,煩惱才得以對治。

  忏悔是佛開示的救命靈丹,因忏悔得清淨!忏悔得安樂!煩惱的産生是種子遇因緣而生的果。若缺少其中一種,也不會起現行。有感平常學習了許多教言,內容雖非常殊勝,但若沒有對境,則還不知自己幾斤幾兩?功夫怎樣?能抗幾級地震?由此可見,拿事練心顯得尤爲重要!

  古德講:“不怕念起,就怕覺遲”以智慧來覺悟,破除無明煩惱。有煩惱就是有對我的執著、有我的見解、有我我所有的一切、都得聽我的、“我”神聖不可侵犯。一但對我有絲毫不利,馬上就會火冒叁丈,甚至是自殘,自我傷害而不覺。真正想學佛的人,就要在這上面下功夫,用大般若智慧來對治煩惱,降伏其心。以修佛開示的無我觀,破除我執我見。

  《金剛經》雲:“菩薩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平常多思維串習法義,久了就會有降服煩惱的力量,遇事才會有辦法掌控情緒,不致于造成不可挽回的過失。佛典很多,選擇適合自己的根性的法去應用,去實修。漸漸降伏到最終能徹底斷除,因此而得大自在。如果只學而不用,煩惱還是煩惱,我還是我。

  有句古話非常相應:入海算沙徒自困,入寶山而不得寶。最終學法無益于自身,對他人幫助也不太大,徒增口舌而已。

  佛子們,還不趕快行動起來!等什麼?

✿ 继续阅读 ▪ 在路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