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由境界知功夫深浅

  由境界知功夫深浅

  本四班:德修

  我想给有缘人汇报一下,由我发生的小事,或许对你有所帮助。今天就经历一次现场考验,事情是这样子的:

  甲同学拿请假条,让我帮乙同学请假,此时我在忙着操作上课用的教学视频。于是乎,潜伏在内心的烦恼种子起现行,对他进行猛利的呵斥。事后观察反省,是自己做的不对!应当向他尽快忏悔。

  本来一件小事,为何会如此愤怒?深入思维才发现,是因为平日经常观察别人的过失,积累了许多嗔心种子,所以劝大家尽量不要观他人过失,假如功夫不深的话,难免会起烦恼。这种烦恼的作用力会让自己感觉极不舒服,不亚于有毒发全身之感。课后即向他忏悔,烦恼才得以对治。

  忏悔是佛开示的救命灵丹,因忏悔得清净!忏悔得安乐!烦恼的产生是种子遇因缘而生的果。若缺少其中一种,也不会起现行。有感平常学习了许多教言,内容虽非常殊胜,但若没有对境,则还不知自己几斤几两?功夫怎样?能抗几级地震?由此可见,拿事练心显得尤为重要!

  古德讲:“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以智慧来觉悟,破除无明烦恼。有烦恼就是有对我的执着、有我的见解、有我我所有的一切、都得听我的、“我”神圣不可侵犯。一但对我有丝毫不利,马上就会火冒三丈,甚至是自残,自我伤害而不觉。真正想学佛的人,就要在这上面下功夫,用大般若智慧来对治烦恼,降伏其心。以修佛开示的无我观,破除我执我见。

  《金刚经》云:“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平常多思维串习法义,久了就会有降服烦恼的力量,遇事才会有办法掌控情绪,不致于造成不可挽回的过失。佛典很多,选择适合自己的根性的法去应用,去实修。渐渐降伏到最终能彻底断除,因此而得大自在。如果只学而不用,烦恼还是烦恼,我还是我。

  有句古话非常相应:入海算沙徒自困,入宝山而不得宝。最终学法无益于自身,对他人帮助也不太大,徒增口舌而已。

  佛子们,还不赶快行动起来!等什么?

✿ 继续阅读 ▪ 在路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