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叫“快樂”的小鳥
本四班:義睿
“快樂是一只小鳥,不知何時已從我們心中,飛度不知所終。人群中,我一如既往,不是因爲我快樂,而是想模仿快樂的聲音,喚回那只叫快樂的小鳥。”
以上是前段時間我無意聽到的一段話,看似平淡卻含義豐富,就現代社會中忙忙碌碌的人群而言,其內心中的快樂是由內心而發的嗎?在生活中我一直接受“物質文化”的熏陶,孩童時一塊糖就可以開懷大笑的那種天真,早已銷聲匿迹了,被一個又一個所謂的“美好願望”所覆蓋。爲了實現願望,就必須去分別、去計較、去算計、去欺騙,而這一切又會被神奇的人類賦予一個新意的名詞——奮鬥。人們在這個過程中,“痛並快樂”著。直到暮年垂危之時,也許才會有少數人回味那早已埋沒心底的那份天真……
祖師開示說:“人之所以痛苦,是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我們一直在名聞利養中戰鬥,嘗試多種渠道以求得勝利,從而獲得最大的物質獎勵,可誰又曾想“叁界無安,猶如火宅,衆苦充滿,甚可怖畏”才是對人生追求最權威的诠釋呢?所以我們更應該在追求出世間法上去努力、去奮鬥,返璞歸真,尋找內心那份久違了的“快樂”。
閑暇之時,閉目靜思我們內心那只叫“快樂”的小鳥,是被誰驅趕走了?人群中,我模仿“它”的聲音,希望有一天“它”能飛回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