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承擔者炔樂

  承擔者炔樂

  本四班:妙覺

   冬日的陽光暖暖地灑在寺院的青石板上,幾棵老樹像護法神般守護著寺院,遠處幾只小狗在草叢中逗逐嬉鬧。這一切給寒冬帶來一絲暖意與祥和,漫步其中真是一種享受,內心那洶湧澎湃的妄念波濤頓時歸于平靜,不由升起一片悅意,如春日禾苗接受天降甘露的滋潤,頓時身體輕安無礙。借此妙境打理一下自己散亂的心靈,敞開心扉照進佛智光芒,體察平日那不知不覺之妄念,想到六根門頭的種種不如意處,等待黎明那一刻的到來。

   人尊爲萬物之首,根本一點是能覺悟,覺悟什麼?覺悟只此世間無不是衆生受苦之處,覺悟苦才能去追求出離苦的善法,精進努力便能步入聖賢的殿堂。佛在《大般涅槃經》中開示四締法:“苦當知,集當斷,滅應證,道應修,苦集滅道是真實不虛的”。由此可知,苦才是尋求解脫的原動力,也是覺悟發菩提心的資糧。人知苦才能厭離,能厭離才會發願,能發願才能否定自我,能否定自我才會升起慚愧,能慚愧心才會有感激心,有感激心才會勤精于菩提道上。

   承擔是離苦得樂的一大妙法,承擔的前提是看到苦的因緣果報,來龍去脈,以何因?攀何緣?而得此果,在果上是良性互動還是惡性互動?承擔是否定小我知見,否定世間法的過患,只有站在衆生的立場去思考、去付出,才能開啓承擔的大智慧——佛知見!此佛知見是得常樂我淨的前提,是了脫生死之利器。世界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是承擔、是付出,在付出的過程中才能看到自己的種種不足,在一次次由不願付出到自願付出的過程中,內心升起慚愧,否定自我知見,心中法喜充滿,從而更加堅定走自利利他,爲別人即是爲自己的光明道。

   現實的完美即是完美的現實,當知人世間絕對沒有一個作爲個體的人,能在這六道不安的世界中得到真正快樂和平安。所以,要想使自己快樂,就要先讓別人快樂;要想自己不苦,就要讓別人不苦,能承擔者才是世界上最快樂、最自在、最灑脫、最受愛戴的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