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命自我造”

  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命自我造”

  大四班:照岩

  當今社會上有種普遍現象,大家都會說:“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要靠自己去奮鬥才能獲得成功。”當然,這種說法本身並無差錯,可是,關鍵建立這種說法的基石是什麼?多數人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可以爲了一己之私而爲所欲爲,雖然可以帶來暫時的安樂,但隨之而來的更是無盡的苦惱,故聖者爲之歎息,賢者以之爲戒。

  “命本在天。君子之命在我,小人之命亦在我。君子以義處命,不以其道得之不處,命不足道也;小人以欲犯命,不可得而必欲得之,命不肯受也。但君子謂命在我,得天命之本然;小人謂命在我,幸氣數之或然。是以君子之心常泰,小人之心常勞。”這是明末著名學者呂坤的一部著作《呻吟語》中的一段話。

  “命本在天”四個字點明人生要義,這個“天”可不是我們一般所指的“上蒼”或者說“老天爺”,而是指“爲上”、“爲尊”、“不可更改”的意思。在佛法裏這個“命”就是“業力”,我們的生命被強大的業力推動,在六道中長劫輪轉,沒有一時的止息,這就是“命”。“命”是誰造就的,就是我們自己。故佛經中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現代人都會說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如何去改變呢?“君子以義處命,不以其道得之不處,命不足道也”,君子就是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周易·乾·文言》曰:“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在面對自己的命運時,不會用私欲接物,只以道義來處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就是君子心胸,因其知天命,古人常說“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佛門中之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也正契合此理。而“小人以欲犯命,不可得而必欲得之,命不肯授也”。這個“欲”指私欲、欲望,也就是自私自利之心,佛法裏謂之“妄想、執著”,妄想什麼呢?妄想自己的位置可以爬得更高,妄想有更多的財富,妄想可以掌控一切,妄想可以青春永駐等等!這些都是妄想。那麼什麼是執著呢?執著這個是我的,那個也是我的,一旦失去了就要拼了命不擇手段地奪取;執著這個身體也是我,一旦無常到來就萬分痛苦。這些都是“私欲”,過去生沒造各種福業,今生即使以私欲之心種種機巧獲得,也終究如昙花朝露般一現即逝,所以說“命不肯授也”。

  無論君子小人都認爲“命自我造”,爲什麼結果不同呢?“但君子謂命在我,得天命之本然;小人謂命在我,幸氣數之或然。是以君子之心常泰,小人之心常勞。”君子說命自我造,是因爲他認識到了宇宙人生的真谛,即“業果法則”,凡事有因、有緣、有果、有報,善因感得樂果,惡因感得苦果,所以君子安之若素,自然心中常泰。而小人之所謂命自我造,只是憑著自己的一點世智辯聰,認爲世間的事情是氣數的巧合(如西方興起的一種學說叫“混沌學”,例如北美州的一只蝴蝶煽動幾下翅膀可以影響整個歐洲的天氣),處事總心存僥幸,處處皆用機心,所以常勞心而心常勞。試想一下是不是這樣呢?是不是經常有人會對你說“唉!真累!”問“哪兒累”,曰“心累”。他還肯定有一套支撐的理由是不是,“當今這社會,不算計你都活不下去”,想來我們之所以能生活下去是因爲“算計”,那六道衆生就不是因業輪轉了,而是在“算計”著輪轉,想想甚是可笑!

  最後,我想以唐伯虎的警世詩爲結尾,與大家共勉:

  措身物外謝時名,著眼閑中看世情,

  人算不如天算巧,機心爭似道心平;

  過來昨日疑前世,睡起今朝覺再生,

  說與明人應曉得,與愚人說也分明。

  世事如舟挂短篷,或移西岸或移東,

  幾回缺月還缺月,數陣南風又北風;

  歲久人無千日好,春深花有幾時紅,

  是非入耳君須忍,半作癡呆半作聾。

  但凡行事要知機,斟酌高低莫亂爲!

  烏江項羽今何在?赤壁周瑜業更誰?

  贏得我時何足幸,且饒他去不爲虧,

  世事與人爭不盡,還他一忍是便宜。

  舉世不忘渾不了,寄身誰識等浮漚,

  謀生盡作千年計,公道還當一死休;

  西下夕陽難把手,東流逝水絕回頭,

  世人不解蒼天意,空使身心夜半愁。

✿ 继续阅读 ▪ 嗔恨心的啓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