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十課(五)反觀自己是否具有真正的信心

  聖者言教 第十課(五)反觀自己是否具有真正的信心

  我們說過,依止導師不僅要具德還要具緣。當然,具德是最重要的,但導師是否具緣也非常重要。作爲弟子,若所依止的導師具德但不具緣,則很難接納導師的教言,也難以調伏自己的內心。例如催眠師想要成功催眠,首先你要對這位催眠師有百分之兩百的信任。因爲只有真正信任這位催眠師,當催眠師讓你身心放松時,你才會真正地放松。相反,若對催眠師沒有信心,當需要你身心放松時,你緊張的不得了,則永遠無法成功地被催眠。因此,我們想要真正成辦佛果,也是同樣一個道理,必須要聽從導師的教言。

  當然,我們所依止的導師首先必須是一位具德上師,只有真正的具德上師才具有加持力。若導師不具德,則無論我們在修的過程中呈現什麼樣的現象,導師都無法幫助自己辨析見解。第二、需要依止一位具緣的導師。也就是說,你對這位導師非常有信心,可以將自己身心完全托付給這位導師。無論導師爲你傳講的是什麼樣的教言,你都能百分之兩百地去信受,並且如理如法地依教奉行。如是行持,你的身心將完全得到改變,內心也會得到調伏。若做不到這一點,想要成辦解脫恐怕就非常困難了。

  在座的很多弟子都已經在修學成熟口訣法,有時可能會認爲自己與某位導師非常有緣,自己也願意將身心托付給導師,但最終是否能得到導師的加持,則完全取決于自己的信心之上。這裏還要記住的是,有時候我們所謂的信心,實際當中恐怕是非常偏袒,甚至非常脆弱。

  例如我們都說要依止導師,但請問,當你依止導師的時候,你認爲是導師見解高還是你的見解高?以誰作爲依止的標准?當然,你會說是以導師作爲標准,因爲導師是活佛,是堪布,導師的功德是無量的。但扪心自問,實際當中,你是否是以自己的標准在衡量導師?例如常常會點評某位導師非常好,某位導師不怎麼樣等等。是否如此?恐怕很多時候的確是這樣的。

  因爲平常令我們內心産生煩惱的最大原因就是我執,因此你在依止導師過程中,完全沒有遵循導師的教言,而是以自己作爲標准,認爲導師必須要怎麼做才符合自己的標准。如果我們面前同時出現一位有情的導師和一尊無情的佛像,請問你對誰的信心大一點?當然是對無情佛像的信心大一點,因爲佛像不能言語,他可以完全符合你的要求。如果你把他放在角落裏,他就永遠蹲在一邊不動不叫。當你想將他拿出來展示的時候,他就會一直保持微笑,一旦不需要展示,他又會靜靜地呆在一邊。所以佛像非常聽話,你對他也很有信心。因此,他不是你的導師,你才是他的導師。例如我們都說阿彌陀佛是自己的導師,實際上恐怕你才是阿彌陀佛的導師。

  爲何我們對無情的佛像容易有信心,對有情的導師們卻難以生起信心。因爲導師有時不會按照你自己的標准來做。比如你讓導師今天中午去喝西北風,結果導師要喝酥油茶。于是你就非常生氣,爲什麼導師不去喝西北風?今天你的對導師的要求是喝大紅袍,但導師喝的卻是鐵觀音,也不符合你的標准。因此當你完全以自己的標准去衡量導師之時,就會覺得,這位導師的慈悲心真不大,這位導師非常不好。

  所以我們要學會從這些小小的地方反觀自己,是否真的對導師有信心,恐怕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發現自己在這方面的過錯,不清楚自己做的不圓滿的地方。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