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十課(八)修法應該細致
往昔講法時對大家提過,想要在我面前求竅訣法恐怕會比較難。因爲在沒有達到我的要求之前,我決定不會讓你過關。這不是我的標准,而是金剛持的要求,要恨就只能去恨金剛持。因此,若你不具備真實值見解,無論對我有多記恨,無論你使用哪種名詞來代替,我也不會讓你過關。
從十七歲開始直到現在的二十多年時間裏,我也學過不少理論。往昔上師曾將我帶到法王如意寶面前,讓我將整個修行之過程以及上下不同的辨別,一一供養給法王如意寶。當時法王如意寶問我是否是五明佛學院的堪布?我想這也說明,雖然在學院沒有得到堪布的頭銜,但描述的詞句我還是會講一些,但我更懂得的是實修的經驗。所以在我面前想用詞句過關,是永遠不可能的。這麼講解的目的也是告誡大家,修行真的要細致一些。
當然,現前已經有很多修行者都越來越細致,也應該這樣。因爲大家千裏迢迢跑到這邊來的目的不就是爲了尋求解脫嗎?如果不是,到這麼艱苦的地方來混時間也沒有什麼意義。我相信在座的每一個人,若要是憑自己無始以來的福報在今生打拼,相信大家都會有自己的一番成就。 即便事業不濟,去掃大街也是可以養活自己。但是現前我們把這一切都擱置一旁,爲了解脫而千裏迢迢來到高原地方,就決定不能自欺欺人,更不能欺瞞導師。無論你已經過了多少關,但最終要過的是閻王爺這一關,要面對的是煩惱關。也就是說,在面對現實當中,是否能過時時快樂關,臨終自在關以及未來獲得解脫這一關。要是能過關的話,你怎麼做都是一個聖人。要是不能過關的話,可能也就是那麼回事吧。所以修法真的要細致一點。
剛剛說過,聞思可以作爲修行之前行,但在實際修行過程中則要更加細致。以前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曾經說過,在傳講不共同教言的時候,必須要把自己的一些經曆說出來。要是說不出這些經曆,就沒法講解不共同法。所以我如是傳講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在修學的過程中,細致再細致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