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十課(十二)萬法攝爲調心之上
我們說過,修學佛法需要懂得萬法攝一,要把一切法歸納到一個點當中修學,但這一個點是指什麼?
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曰:“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也就是說無論是小乘教法、大乘教法還是密乘教法,叁乘教法的宗旨都是調伏自己的內心。我們在講解前行破除心房的時候,首先也是講解決斷心之根本。華智仁波切說:“心善身語善,心惡身語惡,心乃諸法源,調心佛善說。”由此可知,心是萬法之根源,調伏內心就是一切修法之宗旨。所以修法就要從它開始入手。
知道了萬法攝一之處,每一位修行者也可以反觀一下自己現前所從事的善法是否是從調心開始入手?當然,從外相上,我們可以去創造不同的緣起,例如口裏念誦,身作禮拜以及從事其他不同形式的善法等,但無論是哪一種方式,主要還是反觀自己是否站在調伏內心之上用功。若是的話,說明你的方便教授做得很不錯。當然,真實教授最終也是將一切法歸納到心行之中,但此時所謂的心行並非是指口中說說而已。正如禅宗所言“言者不知,知者不言。”雖然前面可以用語言來做一些诠釋,但它並非是實相之見解。此處,我們暫時不再深入講解。
總的來說,無論我們講解成熟口訣法還是上師瑜伽導修等等,都是站在萬法攝一之竅訣當中而作傳講。若能真正精通這些道理,相信你的見解會越來越好。當然,想要圓滿這樣的見解,需要我們長時間去修學。如同戰士珍惜手中的武器,割草者珍惜手中的彎刀一般去珍惜與練習。因爲割草的人需要用彎刀去割草,割完草以後才可以賣錢過生活,從這個角度而言,彎刀就是他的生命。如今我們作爲希求成辦解脫者,暫且不論自己有多少境界,先看看自己成辦境界之方便是否圓滿。若做得很好的話,你不用強調自己境界有多高,相信解脫不久也自當呈現在你的面前。這是特定的事。
當然,如同老人家看到小孩子做得不錯的時候會獎勵一顆糖一般,有時候該贊歎的地方還是需要贊歎,但是我們也不能因爲別人的贊歎而喜滋滋地睡不著覺。因爲我們修行的目的不是爲了得到贊歎,而是爲了得到閻王爺的認同。現前我就代表閻王爺,對于做得好的,當然要贊歎,但是做得不對的時候,我就必須要直指他的過失。但我也相信,若能遵照導師的教言而修行者,即便很多順緣暫時沒有赤裸,但只要認清自己的逆緣,並且依教奉行,相信不久的將來,順緣就會赤裸在你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