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緣放下,唯念彌陀
本一班:妙利
求法一年來,依俗世之見解“不求甚解”。若以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思想,實在難以求得真經;若以孔孟之學,老莊之道學習佛陀的言教,臨終之時,業障現前,墮叁惡道必定無疑。
學習《沙彌律儀》後,發現作爲一個合格的小沙彌,不可以沈溺于世間學術中,無法自拔。以此反觀自身,二十一歲前沒有與佛結緣,四書五經、算命、堪輿(地理)、風水等等書籍“一覽無余”。經過幾年生活閱曆、感觸稍有增長。發現:世事無常,一切世間學問,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生死。古人說:不孝有叁,無後爲大。這是指“生”,延續香火。古人又說:“死者爲大,入土爲安。”這是“死”!難道真的“人死如燈滅”嗎?否也!倘若人死之後化爲灰燼,那麼所謂的“靈魂、神識、意識”,又去向何方?佛陀,圓滿的覺音,自利又利他,自度且度他。經過無始劫的修行,悟出了真理。他發現了“因果六道輪回,因果絲毫不爽,輪回的確存在”。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俗話說:人生如夢,倘若到晚年之時,還僅停留于享受“天倫之樂”和“五欲橫流”中,那麼到時就“悔時晚矣”了!佛陀的慈悲爲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之衆生,不問自說了《阿彌陀經》宣說極樂國土之清淨、莊嚴。亦說法藏比丘(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之廣大。但衆生因無量劫來的習氣所致,剛強難化、難調難伏。
經古大德之修行、實證:一句彌陀最方便,倘若能做到,一心系念,心無雜念,心中唯有“南(na)無(mo)阿彌陀佛”,一日乃至七日,臨終之時對西方淨土,對阿彌陀佛生起信心,對娑婆世間的的萬事萬物不起一念貪心,往生是十拿九穩之事。
世間萬般皆無耐,唯有彌陀最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