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小黃

  小黃

  本叁班:演弘

  學習了《菩提次第廣論》是講訴公案說明不敬僧人與僧相的果報。大體內容有一則是這樣描述的:迦葉佛時代,有一位施主女兒相貌莊嚴,信奉佛法,後出家精勤辦道,具足梵行,清淨戒侓,稱爲傳法上師。得到許多供養,于是發心供養大衆。

  有一次,比丘尼遇急事,請僧衆幫忙,僧衆說:“我們現在忙于誦經,不能中斷善法”因此比丘尼生嗔恨心,辱罵僧衆說:“我平時供養你們財物,事事關心你們,現在我有事,讓你們幫個小忙都不肯,就像母狗一樣”之後有人告知說這些僧中有聖者,令她忏悔,于是這位比丘尼精進持戒,常求忏悔。但是惡業所感,她還是在五百世中轉生爲母狗。這則公案突然讓我想到了小黃。

  小黃是一只從外流浪到寺院的小黃狗,因爲它通體毛色爲黃褐色,所以大家都叫它小黃。這記不清它是什麼時候來到法門寺了,只記得初見它時,它的毛色灰暗,見人就躲。顯然是怕人傷害它。一雙如琉璃般閃爍的眼神中,滿是憂郁和恐懼。想來它以前的日子是不如意的。

  佛學院的學生看它可憐,便有些同學買些好吃的東西喂它。漸漸地它不再躲人,而是在夜間就留宿在學生在住宿樓下,毛色也變得鮮豔有了光澤,走起路來也有了活力。大約半個月之後,大家驚奇地發現,這不是一只普通的小狗。它與別的流浪的小狗是不同的。

  當清晨早殿的梆聲在寺院想起的時候,小黃狗已經等候在法堂門外的操場上,等待排班的隊伍了。當大衆排好班,按順序如大龍般走向大雄寶殿的時候,小黃便似一名觀衆的導遊般雄赳赳氣昂昂地在隊伍前領路。當大衆進入大殿時它便留守在殿外,用它閃爍的目光仰視佛陀,它恭候在殿外,等待大衆晨湧。靜靜的臥在殿外專注地傾聽。等早殿結束大家出殿的時候,它又繼續跟在隊伍的後面,好似這隊伍的一員。早殿如此,晚殿亦如此。

  又過了一倆個月,這只小黃狗又有了出人意料的舉措。它已經不再局限于每日兩次的隨衆上殿了,中午學員們到新樓誦經的時候,它也會跟著去聽;晚上坐禅時它也跟著去。大家都笑,感覺這小黃越來越像個出家人了,大家都喜歡它。它從不咬人,從不亂拉亂尿。有空便養躺在有陽光的水泥地上曬太陽,過著悠閑自在的小日子。

  天氣漸漸地涼了,早晚殿從大雄寶殿改到法堂了。小黃還是一如既往地守在殿門外,這已經成爲它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了。大家也已經習以爲常,見怪不怪了。都把它當成一位異類修行人來看待了。

  再後來小黃的生活便不同了,它時而往寺院外面跑,又召來一群狗大聲地追逐叫喚。這時大家才醒悟過來,小黃原來是一只母狗,它到發情期了。眼看著它日益鼓脹的小肚子,執事師父決定給它“遷單”。如果它在寺院生産,一來會帶出一班子狗仔隊伍,二來很可能在無人看護的情況下被凍死掉,何況寺院也是嚴禁畜養寵物的。第一次,小黃被送到鎮上的一爲居士家裏,沒想到,沒出兩天,它又偷偷地溜回了寺院,又歡快地遊走于我們的排班隊伍中。第二次,有同學坐車,把它送到了九公裏以外的扶風縣城裏。豈料到一周後,它又從扶風縣城會帶來好法門寺。這一下,大家都不得不佩服這只小小的小黃狗了。沒辦法,第叁次又將它送回扶風縣城,並叮囑居士要把它拴起來,不然又會跑掉了。從此,小黃便消失在我們的視眼中。

  我在想這小黃肯定是一位修行人,它的習氣中有很濃的修行氣息,可它還是最終墮到畜生道作狗了。必是在往昔做了不好的業,感得如此的果報了。這不禁又使我想起了那句佛門中有名的偈語:“佛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皮毛戴角還。”我們受著十方的供養,如果不安心辦道,不求解脫,救度衆生。那麼死後便要作牛作馬,償還回報這些十方的信衆。這不禁讓我毛骨悚然,心生大怖畏。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