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持毗尼,令正法久住
大四班:通節
稽首禮諸佛,及法比丘僧,今演毗尼法,令正法久住。比丘做爲七衆之首,自然應當有敢于荷擔如來家業的誓願力。佛住于世,以佛爲師,佛滅度後,以戒爲師,叁學增上,以戒爲基,漸次成就因戒生定,由定發慧。雲何令正法就住?聞思法義學而致用,從聞思入門以戒爲師,發大乘菩提心,廣學多聞,律法做爲修道者所應遵循的行爲法則,能使行者在精進前行的過程中不致于迷失。
我們在日常的行持中,行住坐臥,一切行爲都與戒律息息相關,無時無刻都在警策防心離過,那麼要學戒,爲了持戒精嚴,護諸威儀,必須對戒法透徹的理解,有了明確的認識才能樹立正確的目標,態度端正,才會使身心清淨,心無雜染的莊嚴身,也正是在莊嚴佛法。也就是充分說明了戒爲無上菩提根本。就像一面鏡子把人照見的清晰明了,嚴持戒律,不犯道禁,才能修清淨的梵行。
人造作的所依是身口意,如果沒有正確的模式來規範,那麼意識在放縱的狀態下會生起種種的惡念,所以才會隨之身口而造作殺盜淫妄等的罪業,起諸邪見邪說,隨諸罪惡行徑而墮入惡趣,生活在我們的這個世間,人與事物都在時刻的發展變化,其演變的過程中主要參照有助于自身發生變化的因素,那麼善惡美醜所形成的結果,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人格品德。
作爲比丘,受于戒律理應嚴持,在日常的行持中要深入的熏修律法。如果能在每一個對鏡現前的時候,都能有相應的戒條來衡量,校隊是非的標准,那麼戒的功德就是防非止惡,修行的根本也正是如此,以持戒爲正因,在甯靜無染中開發真智,最終圓滿菩提道果,盡形壽嚴持比丘本戒,盡未來際行持大乘菩薩道,如理的聞思修,如法的做持毗尼,如發是廣大誓願,並付諸于日常的行爲之中,那麼所在的伽藍道場清淨,僧衆和合,正法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