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職業觀的變遷看世道人心▪P2

  ..續本文上一頁混亂的時代,人心向惡,稍不留意,就會犯下惡行。善惡雖是細微的,但善惡的果報卻是絲毫不爽的。善就如同鮮花,花朵敗謝之後,余香仍然彌散;惡就如同鮮血,就算努力擦拭,腥臭也不能徹底消除。給自己尋找借口是徒勞的,因爲因果不虛。  

    我們究竟能不能選擇職業?

  職業只是一個謀生的手段,任何職業都沒有高低貴賤之別。誰說博士就要去教大學,而當不了幼兒園老師呢?誰認爲農民就比官員低賤呢?

  但是,因爲我們的妄想,常常把職業這個簡單的東西,披上一層十分可怕的外衣。它裏面還隱藏了欲望、雄心、權力和妄想。這些東西,都不是職業本身具有的,而是我們強行賦予它的。職業無貴賤,是人心有貴賤。

  正是因爲職業裏面,被我們無端地賦予了欲望和權力這些肮髒的東西,所以,我們在面臨職業選擇的時候,就會被搞得十分躁動不安。我們真的是認爲高級白領就比藍領階級更高貴嗎?我們真的認爲官員就比百姓更聰明嗎?不是!我們只是渴望更大程度地滿足我們的貪婪,渴望更大程度地實現我們的瞋恨,渴望更大程度地擴張我們的愚癡。所以,我們就有了職業選擇這一說。

  的確,有一些職業,正好是你喜歡的,而且也不是很累,相對輕松。同時,有一些職業,你正好不怎麼喜歡,因此做起來,十分勉強,感覺很疲勞。所以,我們就應該積極地去改變現狀,謀求所謂更好的職業。其實,這只是一種錯覺,一種極大的誤解。

  如果深入佛法,我們會真正地發現,我們之所以從事某種職業,承受愉快或者不愉快,疲勞或者不疲勞,其實根本原因,不是我們主動選擇的緣故,而是一種冥冥之中的力量在驅使我們走到了這個地步。其實,這並不複雜。真正的佛子都知道,這是因爲每個人的業力所致,是在因果循環的鐵律之中。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對自己的人生,都是毫無選擇余地的,更何況是職業呢?

  如果一個人,能夠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那麼,他就是一個幸福的人。他能夠知道,職業只是一個謀生的手段而已。我們所能做的,不是關注職業外衣裏隱藏的欲望、權力和瞋恨,而是關注這個職業是否能夠更多地提供給我們行善積福的機會和空間,關注這個職業是否隱藏這行惡積禍的陷阱。這才是最重要的認識。  

    安于當下

  正如剛才說過的,別說過去的幾千年、幾百年,人類的職業觀發生了那麼大的變遷。就是過去的幾十年裏,不知道有多少職業從被人羨慕,淪落到被人鄙視,又有多少職業,從被人鄙視,上升到被人羨慕。世人忙忙碌碌地看東望西,追南逐北,眼珠子總是圍著一個叫做職業的東西打轉。這個叫做職業的東西,表明上看,是一根骨頭,實際上,裏邊是包裹著劇烈的毒藥,那就是欲望和權力。所以說,不懂得佛法的人,總覺得自己吃不飽,非要尋找更加果腹的東西。我們了解了佛法,就應該深入領會佛陀的慈悲,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自己的職業認識。

  我們再回到那位老居士關于他兒子職業未來的話題上。我發現,很多人都曾經想過類似于“我想要……”這樣的問題。我想要讀博士,我想要當官,我想要發財,我想要開辦企業……諸如此類。但是,又有幾個人在思考自己的職業規劃的時候,曾經想過:我不要……呢?

  所以,我認爲一個佛子在考慮自己的職業規劃的時候,先要思考“我不要”的問題,然後才是“我要”的問題。因爲我們普通所受的五戒律是屬于禁止含義的,都是“不能”。不能殺生,不能偷盜,不能邪淫,不能妄語,不能喝酒。因此,我們首先應該考慮,凡是違背了這些戒律的,就屬于“不能”的行列。

  說簡單,其實做起來卻也未必簡單的。比如有些著名演員,也是虔誠的佛教徒,已經是億萬富翁了,還做高檔白酒的代言人。這就是在從事職業的時候,忘記了“不能”兩個字。再比如說,受過五戒的網絡黑客,靠一點計算機技術入侵別人的電腦,還洋洋得意,覺得自己很高明,其實他不知道自己已經犯了盜戒。

  在做了這些排除工作之後,排除掉那些“不能”的職業,我們應該從業力的高度,來認識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更應該從菩薩行的高度,來認識自己的職業。任何職業,只要是不觸犯殺、盜、淫、妄、酒,能夠讓我們自力更生,養活自己,都是正當的。但是,正當的職業,未必就是善的、好的,有可能是惡的、壞的,或者帶著一些惡的、壞的因素,這就需要我們佛教徒提高警覺。

  所以,我們如果能夠把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看做是菩薩行的實踐機會,這個世界上,幾乎就沒有什麼不好的職業了。一個律師,如果能夠平息紛爭,勸人寬容諒解,而不是激發訴訟,那麼,即便他損失了一點訴訟代理費,卻賺了巨大的福報。這就是在律師這個職位上行菩薩行了。如果一個農民,誠信地種植綠色糧食、蔬菜,而拒絕撒農藥。因爲撒農藥不僅殺死了蟲子,也潛在地是在殺死消費者。那麼,他也是在自己的職業上行菩薩道。這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我們贊歎的。

  所以我想,安于當下,在職業這問題上,也是行得通的。當我們仰望別人的職業,比如當官、比如企業家,而大加羨慕的時候,其實內心就已經開始中毒了。因爲我們就開始被名利的烈火燒灼了。當我們認爲某些職業低賤而不能從事的時候,比如環衛工人、農民、體力藍領,我們內心也開始中毒了。職業,雖然可以說只是一個謀生的手段,但同時,它也是檢驗我們內心的試金石。

  因此,在選擇職業的時候,先用“不能”兩個字來培養戒心,然後安于當下,在現有的職業崗位上努力實踐佛法,來培養定力。最後,如果在佛法的啓迪下,能夠在當前的職業裏開蒙智慧,也就是開慧。于是,戒、定、慧叁者皆備,這不是最上善之選嗎?  

  

《從職業觀的變遷看世道人心》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