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媒體在淨土法門弘傳中的作用(釋禅悟)

  媒體在淨土法門弘傳中的作用

  《淨土》2012年第6期

  作者:釋禅悟

  我是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一名學僧。佛門慈悲,這麼大年齡了,還能做學僧。

  我是2007年從記者崗位上出家的。出家5年半,也在佛學院讀了5年半。作爲媒體中的出家人,或者出家人中的媒體人,就淨土法門的弘傳與媒體的關系談一談我的想法。

  一、媒體所不知的——淨土法門的“無量光”與“無窮魅力”

  衆所周知,“阿彌陀佛”是梵語,意思是無量壽、無量光。不過,淨土法門在民間如同“無量光”般的影響,其無窮的魅力,也許並不爲大衆所知。

  1.淨土法門在民間的巨大影響

  首先,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身邊的人手腕上的變化。“走在人群中,我習慣看一看周圍人的手腕,那裏似乎藏著一個屬于當代中國人的內心秘密。越來越多的人,不分男女,會戴上一個手串。”這是白岩松《幸福在哪裏》一書中的開頭,“這其中,不乏有人僅僅是爲了裝飾,更多的卻帶有祈福與安心的意味。這手串停留在裝飾與信仰之間,或左或右。這其中,是一種怎樣的相信或怎樣的一種撫慰?又或者,來自內心怎樣的一種焦慮或不安?”

  白岩松是著名的媒體人,也是權威人士。他說的“一個手串”就是佛珠,在“裝飾與信仰之間”,而帶來的是“祈福與安心”。這其中折射了中國人缺少宗教信仰的“焦慮或不安”,關于這點在此不去多談,只說越來越爲人所喜歡,甚至成爲時尚的——手腕佛珠。

  無疑,這串小佛珠代表著一個大世界。然而不爲人知的是,它起源于淨土法門,是念佛的“計數器”,一個完全中國化的産物。佛經中有《佛說木槵子經》等勸衆生用念珠念佛,方便善巧,功德甚大。在我國漢地,據史料記載,淨宗五祖少康大師首先發明用念珠念佛。

  從淨土法門用做念佛計數的器物,逐漸演化成在整個社會所普及的,具有“祈福與安心”、降服“焦慮與不安”的帶有神秘力量的吉祥物,可見淨土法門在民間的普及面之“無量”。

  其次,民間有“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的諺語。阿彌陀佛在世間的影響力,比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的知名度還高,可見淨土信衆之多。可是不知道大家是否發現,盡管淨土法門這麼好,卻很少有人知道其宣揚弘傳的“代言人”是誰。《佛說阿彌陀經》是誰來講給衆生的?那就是——佛陀。佛陀以大悲心,親自做“代言人”,把最契合末法衆生根機、成就最快,且至極圓頓的法門,宣說給衆生。

  最後,在世間的文學中,四大古典名著都有淨土法門的痕迹。以《紅樓夢》爲例,曹雪芹給“金陵十二钗”、賈家四姑娘惜春的歌詞中有:“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著長生果。”意思很明了,“西方”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寶樹”來自《阿彌陀經》的“七寶行樹”。大意爲,西方極樂世界,在召喚著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苦難衆生,到了極樂世界,不僅不再有苦,而且還是“長生的果報”,不生不滅,不再輪回。

  2.淨土法門在教內影響力:八宗合流歸淨土

  以上是略講淨土在世間社會的影響,而在佛教內部,淨土法門也有著不可思議的影響力。

  在隋唐時期,佛教八大宗派陸續建立,整個隋唐最興盛的就是佛教文化。但是,到了宋朝卻出現了很微妙的、很有趣的變化——八大宗派中除了已經失傳的之外,剩下的都歸向淨土。出現了:禅淨合流、臺淨合流、律淨合流……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在禅坐中念佛。可見,無論各宗各派,教內教外,大德祖師,無不弘宣淨土法門,正所謂“千經並闡,萬論均宣,九界同歸,十方共贊”。

  成佛做祖,唯靠淨土!

  3.問題與責任:起信難,念佛人多如牛毛,教理不通

  可以這樣說,在中國,無論出家在家,也無論什麼宗派,乃至沒有信仰的人,甚或其他宗教信仰的人,幾乎沒有沒念過“阿彌陀佛”,盡管很多時候是在不知不覺中。因爲,這一聲佛號,早已植入、滲透進國人的精神血脈中。

  這句佛號的傳播面雖廣,但是存在的問題也大,那就是淨土法門的起信難。這一點,從淨土宗建立之始,古德就在談這個問題。對于念佛能成佛,很多人無法起信,甚至一些居士也持懷疑態度,更有成天念佛的老人,不知道爲何而念。大家知道,禅傳到西方,很受歡迎,但淨土卻難出國門。這亦是將來弘法的一個艱巨的任務。

  問題出在哪裏呢?主要就是教理不通,甚至不清楚往生淨土需具備的信、願、行叁資糧,因此,對爲何“念佛成佛”便無從談起。

  在教內,《淨土》是第一家專門弘揚淨土法門的期刊,20年來,接引無數衆生。但是,要普及到全體社會大衆,路途還是相當遙遠。

  社會上能看到佛教期刊的人數量極少。而媒體呢,恰恰面對的是社會主流人群,對于初機接引,社會主流媒體有著相當的優勢。但是,我們也都清楚,對于主流媒體而言,目前宗教問題仍然是有一定敏感度的話題。總之,我們先提出這個問題,期待有一種更好的方式來解決它。

  還需要提一點,就是在一些曆史書上,特別是那些在“極左”時代完成的書籍,對宗教還有“精神鴉片”、“愚昧”之說。比如,在範文瀾主編的《中國通史》一書的“唐朝卷”中,對淨土宗的評價是,念佛成佛是“精神病”,該書至今還是一些大學的教科書。範文瀾在晚年時向他的鄰居請教過佛法,而這位鄰居就是著名的佛教領袖趙樸初老人。趙樸老在文章中有介紹,範文瀾先生也意識到自己的局限性。但是,他對淨土誤解的書,一直在作爲教科書使用。故此,教內外對淨土宗的弘揚,都是責任重大。

  二、媒體的艱難路——淨土的弘傳與接引、治病及救人

  佛教,對于淨化社會起著巨大的作用。針對目前社會上因爲壓力過大而導致的失眠、焦慮等病症,佛法有絕佳的醫療效果,而且真的不用吃藥,也絕對環保。佛教經典浩如煙海,佛教法門八萬四千,其中最簡易、最快捷、最圓滿殊勝的,還是淨土法門。

  我做媒體出身,當年工作壓力很大,不是身體累,而是心累,近乎崩潰。出家後,我一直想對媒體人士說,到底什麼是寺院?寺院,就是治療心病的醫院。這是我做記者時,一次去北京開會,會上一位比丘尼師父對我說的,這也是後來促成我出家的因素。

  讓我打個比方,如果說“寺院,就是治療心病的醫院”,那麼淨土宗的祖庭東林寺呢,就是一座“心靈康複中心”。不僅如此,大家來到東林寺會感受到,這裏似乎把佛國搬到了人間。而《淨土》雜志呢,就好比是一劑良方。這些實際例子證明:淨土法門“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在這過度追求物欲、道德日益淪喪的社會,失眠、焦慮,精神崩潰的人,不妨來東林寺念佛念一段時間試試,自然就會有體悟。

  那麼,既然如此,我們就面臨著一個問題,如何把“治療心病的醫院”讓社會大衆知道,以實現其“治病救人”的目的呢?

  不妨從真、善、美、慧入手。

  舉個例子,在我的老家大連莊河這地方,有位姓董的老太太,我們尊稱她爲董老菩薩。

  老菩薩每天念佛在五萬到十萬聲,堅持了五六年,原來身體多病,甚至包括不治之症,到現在都消失了。更讓人尊敬的是,她曾經“撿”回來兩個毫無親屬關系的孤寡老人贍養。第一個老人,董老菩薩伺候了二十多年,直到把老人送走;第二個孤寡老人,她接回家養時,老人已經七十多歲,在她的精心伺候下,老人活到105歲高齡,直到去年才去世,而且是念著佛號、坐著往生的。

  這位董老人身上還有很多東西可以發掘,其事迹足以“感動中國”。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單純從宗教角度來做淨土宗的報道,在目前的社會環境裏,還是有些困難。但如果媒體從人間真、善、美來切入,既符合目前媒體傳播的需要,也能達成對淨土弘揚的目的,取得預期的效果。總之,只要用心,總是有辦法。

  叁、淨化世間,媒體任重道遠

  總之,淨土法門淨化人心,可謂“真實不虛”。

  去年我在臺灣法鼓山學習了3個月。其間了解到,臺灣社會90%到95%的人群有信仰,而其中近75%的人信仰佛教。這種狀況的形成,臺灣“四大山頭”的努力功不可沒。因爲有信仰,人們就會對生命有所敬畏,因爲相信因果,人們在道德上就會有底線。相信因果,人人自律。一個社會人人自律,就節省大量警察、監獄,不用強製手段,自然就達到社會和諧。這就是聖嚴法師所說的:把佛國搬到人間!

  人心安定,社會和諧,心淨則國土淨。《淨土》雜志在教內對淨土法門的弘傳,功不可沒。而對于整個社會大衆,弘揚真善美慧,則是主流媒體的責任,可謂任重道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