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直指大印 第一章 前行

  第一章 前行

  

  前行分叁:

  一、外——共前行。

  二、內——不共前行。

  叁、特殊——大手印之獨特前行。

  一、外——共前行分四:

  l、思維暇滿人身難得。

  2、思維生死與無常。

  3、思維因果業力。

  4、思維輪回過患(苦)。

  外——共前行有四,但稱之爲「共」的意義是什麼呢?共是共同於叁乘:小乘、大乘、秘密乘之意,外前行是這叁乘所共同修持的。

  二、內——四不共前行爲:

  1、皈依。

  2、金剛薩埵修法。

  3、供養曼達。

  4、上師相應法。

  之所以稱爲「不共」,是因爲此法不共通於小乘與一般大乘顯宗,是金剛乘的獨特修法所致。

  叁、特殊——大手印之獨特前行。

  1、生起慈心。

  2、生起悲心。

  3、生起菩提心。

  上述叁前行之所以對《大印五支》稱爲特殊,不是因爲他處所無,而是此處生起的方法殊異。於此正式列爲大手印前行修持,每一部份都要累積十萬遍的念誦修持。

  在大手印教典中,至尊帕摩竹巴教授了慈心、悲心、菩提心的極殊勝特質。他指出我們應看待這叁者是彼此互相依賴的。他以種植植物爲喻以闡明叁者的關系說:

  「慈心如沃土,

  悲心如水肥,

  菩提樹苗種,

  成果利衆生。」

  在慈心的沃土(基礎)上種下菩提樹苗(發菩提心),施以悲心之水與肥料,菩提樹必然愈長愈大,直到最後得到利益衆生之成果。果即佛之叁身——報化兩種色身與法身。

  一般而言,任何金剛乘修行者都必須具足兩種要件——灌頂,與修持所需之口訣、疏釋。灌頂成熟、開展、淨化弟子的心相續,如瓶必先洗淨染垢,而後方能盛滿液體或諸物。首先清除汙垢以後,所裝之一切諸物方能無有雜染或削弱變淡,此即灌頂之效果。灌頂後應接著給予修持所需之口訣指導教授。

  (無上瑜珈部)密法的修持分兩部份,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在生起次第階段時,我們自觀爲本尊,生起本尊之了悟。圓滿次第時,正式進入大手印的禅修,圓滿大手印的了悟。此二次第見於一切(無上瑜珈)續部,行者生起本尊後,穩定自心於此禅修,獲得究竟實相之了悟。

  如是,四共前行、四不共前行,與叁種特殊前行等共十一部份,以生起菩提心而圓滿。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