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直指大印 第一章 前行

  第一章 前行

  

  前行分三:

  一、外——共前行。

  二、内——不共前行。

  三、特殊——大手印之独特前行。

  一、外——共前行分四:

  l、思维暇满人身难得。

  2、思维生死与无常。

  3、思维因果业力。

  4、思维轮回过患(苦)。

  外——共前行有四,但称之为「共」的意义是什么呢?共是共同於三乘:小乘、大乘、秘密乘之意,外前行是这三乘所共同修持的。

  二、内——四不共前行为:

  1、皈依。

  2、金刚萨埵修法。

  3、供养曼达。

  4、上师相应法。

  之所以称为「不共」,是因为此法不共通於小乘与一般大乘显宗,是金刚乘的独特修法所致。

  三、特殊——大手印之独特前行。

  1、生起慈心。

  2、生起悲心。

  3、生起菩提心。

  上述三前行之所以对《大印五支》称为特殊,不是因为他处所无,而是此处生起的方法殊异。於此正式列为大手印前行修持,每一部份都要累积十万遍的念诵修持。

  在大手印教典中,至尊帕摩竹巴教授了慈心、悲心、菩提心的极殊胜特质。他指出我们应看待这三者是彼此互相依赖的。他以种植植物为喻以阐明三者的关系说:

  「慈心如沃土,

  悲心如水肥,

  菩提树苗种,

  成果利众生。」

  在慈心的沃土(基础)上种下菩提树苗(发菩提心),施以悲心之水与肥料,菩提树必然愈长愈大,直到最後得到利益众生之成果。果即佛之三身——报化两种色身与法身。

  一般而言,任何金刚乘修行者都必须具足两种要件——灌顶,与修持所需之口诀、疏释。灌顶成熟、开展、净化弟子的心相续,如瓶必先洗净染垢,而後方能盛满液体或诸物。首先清除污垢以後,所装之一切诸物方能无有杂染或削弱变淡,此即灌顶之效果。灌顶後应接著给予修持所需之口诀指导教授。

  (无上瑜珈部)密法的修持分两部份,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在生起次第阶段时,我们自观为本尊,生起本尊之了悟。圆满次第时,正式进入大手印的禅修,圆满大手印的了悟。此二次第见於一切(无上瑜珈)续部,行者生起本尊後,稳定自心於此禅修,获得究竟实相之了悟。

  如是,四共前行、四不共前行,与三种特殊前行等共十一部份,以生起菩提心而圆满。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