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朝靈岩 思法語 沐祖恩(慧研)

  朝靈岩 思法語 沐祖恩

  《淨土》2012年第6期

  作者:慧研

  已是第二次來靈岩山寺,對這裏的一切還記憶猶新。上次來時是春日,此刻已是暮秋,花開花落,一年半的時光倏然而過,恍如昨日。

  第一次來靈岩山寺的我連善男信女都算不上,不虔誠,亦不恭敬。現在的我也只是一個初入佛門的懵懂之人,蒙師兄們的關照和引領,才有了這次殊勝的機緣,有了這次用盡所有詞彙來表達感謝都顯得蒼白的心靈之路。

  回來後,有朋友問我感受如何?我答:妙不可言。又問是不是信心愈加堅固了?答:當然是。

  第一件難忘之事就是參拜印光大師閉關的寮房。

  我沒想到那會是一個如此簡陋的院子,青色的磚房隱在綠色藤蔓之下,靜默低調。窗戶兩邊各有一幅字:一邊寫——思地獄苦,發菩提心;另一邊寫——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裏面的家具擺設簡單至極,床更是破舊到讓人不忍看,這樣的一位祖師大德,他的起居坐臥、吃穿用度甚至連普通人都不如,可是他的道業和德行卻如高山,讓人望塵莫及,仰之彌高。弘一大師曾將印祖的嘉言懿行總結爲十六個字“注重惜福,力行習勞,深信因果,專弘淨土”。只能說,佛菩薩的境界,讓我這個罪惡凡夫,除了慚愧,還是慚愧。

  印光大師的床對面也有對聯如下:

  中堂:死,學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則道業自成。

  上聯:汝將死,快念佛,心不專一,決墮地獄,餓鬼畜生尚難求,勿妄想人天福果。

  下聯:汝將死,快念佛,志若真誠,便預蓮池,聲聞緣覺猶弗住,定克證等妙圓乘。

  那大大的死字,更如當頭棒喝,昭示著無常速疾。如果不是因爲人生的處處無常,我想我亦不會走進佛門。無常是痛苦掙紮,是無法掌控,是茫然無措,是握拳成空。死亡則是最大的無常,這個人命如草芥的時代,生命危脆,頃刻即會坍塌,人人都要學會自保,我需要提前做好打算。

  “只有給自己定下每天念佛功課的,這種人信願才算堅定;不定念佛功課的,信願還沒有堅定。”——印光大師

  一直以來,我總是自我狡辯:我有信願,拼死拼活今生也要去極樂世界。可我的修行卻是不精進,印光大師的文鈔讀過幾篇,都是囫囵吞棗,定下的功課總以各種理由完不成,這該是我的善根、福德、因緣還不具足,出離心還沒有培養堅固。

  “末法衆生,無論有善根無善根,皆當決定專修淨土;善根有,固宜努力,無,尤當笃培。”——印光大師

  這次來靈岩山寺彌足珍貴的第二件事則爲聆聽到兩位法師的開示,一位是萬幸法師,另一位是道安法師。兩位法師的開示處處契合印光大師的法語,講的要點不是點到了我的問題,就是解決了我的困惑,真是妙不可言。

  萬幸法師身材高大,大袖飄飄,風趣幽默,一口貌似山東的口音,我雖豎起耳朵來力圖捕捉他的每句話,卻不免仍有遺漏之處,我主要記住了法師說的叁點:第一,要懂得惜福;第二,要有出離心;第叁,好好念佛。萬幸師父開示的每句話都很平常,可是仔細琢磨,句句都有深意,就像淨土法門,甚深非深,平常非常。

  “人生不可享受過分,要是自己無德,空去享用,便是折福。”——印光大師

  “惜福”,這兩個字對我來講太重要了。我個性貪圖享樂,而且喜歡投機偷懶,出叁分力氣搞定的事絕不去費五分,總覺得人生不僅要勤勞勇敢,也要吃喝玩樂,而勤勞勇敢的目的就是爲了能更好地吃喝玩樂啊。

  現在想來,真是大錯特錯。殊不知叁界樂如草頭露,均屬刹那壞滅法,爲了一時的享受,說白了就是爲了這副必將壞滅的臭皮囊的享樂,而生死不休,造種種業。它饑餓,便想要佳肴美酒;它寒冷,便奢望錦衣華衫;它孤獨,便去尋找海誓山盟……我們都住在凡夫習氣的租界內,被欲望所殖民,成爲流轉生死叁途的奴隸,生生世世不得出離。

  “具縛凡夫,若無貧窮疾病等苦,將日奔馳于聲色名利之場而莫之能已。誰肯于得意煊赫之時,回首作未來沈溺之想乎?”——印光大師

  學佛需要出離心,可出離心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簡單。這樣的花花世界,有如此多的誘惑,怎麼能說舍就舍?

  如前面所說,是對死亡的無法掌控,才讓我開始接觸佛法。很多了解我的朋友都對我學佛表示匪夷所思,他們都說你這樣不喜歡被約束又經不住誘惑的人居然會去學佛,簡直自討苦吃。我當時的思量如下:我雖然姓李,但我的爸爸不叫李嘉誠,也不是李剛,我愛享受,但不努力,天上能掉餡餅嗎?如果努力半天,我有了很成功的事業,有了很多很多的錢,結果還沒等享受,就被閻王召喚走了,豈不悲催?這樣受累不討好的事我可不幹。

  “若衆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剛學佛,就幸運地遇到了淨土法門,完全滿足了我的期望:要有一個修行方法,既簡單,又穩妥,既省力,又保證有成效。一句話,要進可攻,退可守,安全第一。請原諒當時的我如此的世俗,當然,現在的我,仍然很世俗,所以,強烈的出離心和堅固的信心,我還要繼續培植,繼續努力。

  因爲萬幸師父的引薦,我們得以見到道安法師,也是因緣的具足,才能叩開這位善知識的門扉。一個不起眼的小院子,房間朝北,終年不見陽光,房間狹窄到幾乎沒什麼轉身的地方,條件之差,和印光大師的寮房如出一轍,如此大德之人都居住在這樣的地方,我又何德何能,敢去妄想豪宅大院?

  道安法師的開示主要是“老實念佛”這四個字。被譽爲江南第一講經師的道安法師以他自己的親身經曆告訴我們,講再多的經都比不上老實念佛可靠。

  “不要自作聰明,對佛法妄自參究,只要肯持一句佛號,保你一生受用不盡,命終決定往生西方,聞佛說法,智慧頓開。”——印光大師

  “業識未消,叁昧未成,縱談理性,終成畫餅。”——印光大師

  記得我剛學佛,就有師兄告誡我,你學佛千萬別學成蘇東坡。因爲我喜歡研究這個,探討那個,所謂文人的習氣在我身上一覽無余:空閑時間,舞文弄墨專愛花前月下風花雪月,看看紅樓,聽聽昆曲,搞些傷春悲秋的詩詞歌賦,就是不肯好好念佛。

  “每天空下來,最好學那些愚夫愚婦老實念佛,一口氣上不來,就是來生,到那個時候,縱然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也派不上用場。你喜歡寫一些無聊的詩文,這是文人習氣,要是不肯痛下決心斷除,想在佛法中得真實受用,萬難萬難!”——印光大師

  “講再多的經都比不上老實念佛可靠!”道安法師的開示讓我更深地覺察到自己的問題。從此以後,要堅決地與自己的習氣做鬥爭。此外,老法師這次開示還解決了我心中一個很大的疑惑——關于讀誦佛經原譯本還是會集本的問題。他建議我們讀原譯本,依據爲世尊曾在《大般涅槃經》講過這個問題。(我回來後,查了此經,果然如老法師所言,現將經文摘錄如下:“善男子。我涅槃後正法未滅余八十年,爾時是經于閻浮提當廣流布。是時當有諸惡比丘,抄略是經分作多分,能滅正法色香美味。是諸惡人雖複讀誦如是經典,滅除如來深密要義,安置世間莊嚴文飾無義之語,抄前著後抄後著前,前後著中中著前後。當知如是諸惡比丘是魔伴侶,受畜一切不淨之物,而言如來悉聽我畜。如牧牛女多加水乳,諸惡比丘亦複如是。雜以世語錯定是經,令多衆生不得正說正寫正取尊重贊歎供養恭敬。是惡比丘爲利養故,不能廣宣流布是經,所可分流少不足言。如彼牧牛貧窮女人展轉賣乳,乃至成糜而無乳味。是大乘典大涅槃經亦複如是,展轉薄淡無有氣味。雖無氣味猶勝余經足一千倍,如彼乳味于諸苦味爲千倍勝。何以故?是大乘典大涅槃經于聲聞經最爲上首,喻如牛乳味中最勝,以是義故名大涅槃。”——《大般涅槃經》)

  感恩老法師的慈悲,身爲末法時代的衆生,我慧淺福薄,無力分辨是是非非,只有依據佛經祖語,才能安全地走在修行的路上。

  對于這次的朝聖參學,我還有一個很深的體會:善知識的指引和正念正行的道友的鼓勵,非常非常的重要,好的榜樣和環境會讓你更加精進,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當初慧遠大師創建蓮社,共修念佛,正是爲後人樹立榜樣,其中蘊藏深刻的道理啊。

  “當恪守淨宗列祖成規,吃齋念佛,改惡修善,知因識果,植福培德,以企現生消除業障,臨終正念往生,庶不虛此一生,及親爲如來弟子耳。”——印光大師

  “一心念佛,應當從朝至暮,行住坐臥常念。躺臥時心中默念,常懷恭敬。只求心不外馳,念念與佛號相應;若心起雜念,當下攝心虔誠念佛,雜念就能消滅。切不可瞎想,什麼得神通,得名譽,興建寺廟等等。若有這些雜念妄想,時間一長必定著魔。縱然心底清淨,伏住妄想,也不可心生歡喜,對人自誇。”——印光大師

  山不高,寺院也不大,專心念佛,不行法事,不務繁華,不攀外緣,這是靈岩山寺。印祖的遺風讓你難以抗拒它的魅力,它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走進走出的每位法師,都在無聲地訴說著印祖的教導——那處處閃現著般若智慧之光的法語。印祖一生的德行和事迹,讓我輩之人感動慚愧到潸然淚下,他的應化,正是佛菩薩不舍衆生的慈悲之行。

  一月麗天,萬川影現。衆生之心如水,阿彌陀佛如月。印光大師又何嘗不是那當空的皓月,給紅塵中的我們驅散黑暗,即使我們的心如渾濁之水,即使那業障的烏雲會遮蔽我們的眼睛,但那皚皚月光,終究是照在你的或我的身上。

  (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