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四十)
今天開始講極樂國土的正報莊嚴。首先是主尊阿彌陀佛:
佛告阿難: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或照百佛世界,或千佛世界,取要言之,乃照東方恒沙佛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或有佛光照于七尺,或一由旬,二叁四五由旬,如是轉倍,乃至照一佛刹。
佛告訴阿難:無量壽佛的威神光明最爲殊勝,是最尊貴、最第一的,一切諸佛的光明都無法相比。爲什麼呢?阿彌陀佛的光明可以照到百佛的世界、千佛的世界。總的來說,乃至能夠照到東方恒河沙數的諸佛世界。同樣,南方、西方、北方,四維上下空間也是如此。而其他諸佛色身的光明,有的可以照七尺,有的可以照到一由旬,乃至二、叁、四、五由旬,這樣輾轉增多,乃至有些可以照一個佛刹或者多個佛刹。但是,在一切諸佛當中,唯有阿彌陀佛的光明能夠遍照十方無數佛刹,因此阿彌陀佛被稱爲“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有人會問:既然佛佛道同,爲什麼諸佛在光明方面還存在差別呢?
這叫做常同常別。雖然諸佛的證量沒有高下之別,然而由于往昔因地時所發的誓願不同,果位成就的光明就會有不同的顯現。這就是緣起上的差別。在本經的其他譯本中講到,阿彌陀佛在因地時發願:“設我得佛,光明若有限量,不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普勝諸佛光明……不取正覺。”意思就是,阿彌陀佛發願將來成佛時的光明遍照十方無數佛刹,超勝諸佛,成就光中極尊。那麼這是不是爲了顯耀自己,才發願成爲第一呢?要知道,如果在我執心的攝持下生起這種想法,那就是爭強好勝的心理,這樣頂多成爲阿修羅王。然而法藏菩薩當時並不是爲了“我”,爲了凸顯自己,發願超過諸佛等。而是爲了最廣大地利益衆生。也就是攝持十方無數世界裏的衆生,生入極樂國土,因此發願成就無量的光明。
善導大師說:阿彌陀佛誓願深重,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這一段就是大願的成就文。以願不虛設的緣故,到彌陀成佛之時,便會任運顯現遍照十方的光明。《觀經》中也講到:“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攝取不舍。”《般舟贊》裏也說:“一一光明照十方,不爲余緣光普照,
唯覓念佛往生人。”阿彌陀佛的光明專照有緣人,只要真心念佛,決定被佛光攝受。想想看,阿彌陀佛的大願是攝受十方世界海的無量衆生往生極樂國土。發願是如此的廣大,沒有限量;而且攝受的範圍是下至地獄上至聖者之間的一切有情;並且光明照到幽冥之處的時候,叁惡趣的衆生蒙受佛光的照觸,當下就能解脫,生到極樂國土。像這樣,阿彌陀佛的一乘悲願,是要普度一切衆生成佛。那麼通過什麼才能實現這些大願呢?那就是光明和名號這兩種方便。其中光明遍照十方就是要攝受十方衆生。雖然一般人很難見到佛光,但在冥冥之中,光明已經發生了攝化的作用。所以,我們不要認爲只有聽到了說法的聲音才能被攝受。其實,當你誠心念佛的時候,佛光當下就在你的心裏起作用,這時候就是在攝受你。所以你的心會發生轉變,會被阿彌陀佛的大願強有力地攝持住。阿彌陀佛的願海以無量光壽爲體,它的作用就是攝受十方一切衆生往生淨土,同成佛道。而光明就是完成這些的方便。所以,玄奘大師翻譯的《稱贊淨土佛攝受經》[1]裏也講到,阿彌陀佛恒放無量無邊的光明,在時間上相續不斷;從空間上,能夠普遍照臨十方世界海。
總而言之,法藏菩薩爲了攝受一切衆生,發願成就光明無量。到成佛的時候,大願圓滿實現,他的光明最爲尊勝,其余諸佛的光明都無法相比。從這個意義上說,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以下講到十二光佛:
是故無量壽佛,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炎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
我們知道,彌陀願海當中流現出的無量方便都極其不可思議。比如,在極樂世界裏面,花作佛事、水作佛事、香作佛事、風作佛事、音聲作佛事等等,全部不可思議。在這裏面,尤其以光明作佛事極其殊勝。
比如,當我們提到阿彌陀佛時,都會想到“無量光”。這也能夠說明光明是阿彌陀佛最爲不共、殊勝的威神功德。由于光明具有種種的德相、妙用,因此以德立名爲“十二光佛”。那麼,佛的光明功德到底有多少種呢?在這段經文的後面講到:十方諸佛、一切菩薩,以及聲緣聖衆等都贊歎彌陀光明。假使釋迦佛晝夜不斷地以各種微妙言詞來宣講阿彌陀佛的光明威神,縱然經過一個大劫,也無法說盡。從這裏也能看出,阿彌陀佛的光明具有無量功德,所以佛也有無量的名號。在這裏,只是針對我們娑婆世界的衆生,釋迦佛才僅僅列舉出十二光佛的名號。要知道,十二光佛只是一個歸納性的描述,每一種光明當中都含有無盡的妙德,具足光明德海。
我們修持淨土法門,最終就是要與佛的光明相合,這樣佛光就會在你心上發生無量無邊的加持作用。這又依賴于對十二光佛名號意義的體會。只有真正體會到十二光佛的涵義,你才會對阿彌陀佛的光明生起極大的信心。所以,對于淨業行人來說,了解佛的光明相當重要。從這裏可以對佛生起信心,對光明生起信心。善導大師也說,如果對于十二光佛稱名、禮拜,相續不斷,那麼在即生當中也能出生無量無邊的功德,命終之後決定能往生阿彌陀佛國土。
我們要想往生極樂世界,得到阿彌陀佛的攝受,一定要讓阿彌陀佛生歡喜心。這一點在緣起上非常重要。所以你要特別歡喜阿彌陀佛,要不斷地去贊歎阿彌陀佛、禮敬阿彌陀佛。天親菩薩在《往生論》當中,將所有的淨土修法合集爲“五念門”,就是緣阿彌陀佛來修。也就是你要運轉起自己的身、口、意、智慧專門和阿彌陀佛相應。身業專一禮拜阿彌陀佛,口業專一贊歎阿彌陀佛……這樣至心不斷地與阿彌陀佛相應而修持,就能得到極大的加被,最終必定能夠顯發自身的無量功德,從而速疾獲得成就。所以,我們不要輕視贊歎,認爲這是件很小的事。其實你現在這樣贊歎佛,等你最終成就佛道的時候,你也能夠成就這樣的光明,而且十方諸佛菩薩都會贊歎你。所以說,贊佛功德是非常殊勝的修法,我們能夠與它結上緣,下至聽到一偈一句,都有非常大的功德。
以下根據昙鸾大師造的《贊阿彌陀佛偈》,詳細講述十二光佛名號的深妙涵義。
首先是頂禮、贊歎無量光佛:
智慧光明不可量,故佛又號無量光,
有量諸相蒙光曉,是故稽首真實明。
首先,“智慧光明不可量”:其中“智慧光明”,是說佛的光明就是智慧。“不可量”指光明沒有任何邊際,不落在有限有量的範疇裏。我們現在能夠見到的,諸如日、月、星辰、寶珠、燈燭等的色法光明,是衆生共業所感。或者有些人在修持的時候,也會出現光明。但是這些光全部有限、有量、有對,都是虛妄的光。爲什麼呢?所謂“有對”就是指我們的六根對六境,這叫做“根塵相對”。它是虛妄的二取境界,所以決定有障礙、有局限、有一定的量。《楞嚴經》中說:“若棄生滅,守于真常,常光現前。塵根識心,應時銷落。”意思就是,當成道的時候,六根和六境全部消落,那時唯一的自性光明便會顯發。這個光明是絕待的,沒有任何的限量,也沒有一多、來去、左右等時間、空間、數量上的局限。
“故佛又號無量光”:由以上的原因,彼佛名爲“無量光”。像這樣,阿彌陀佛已經徹證本性(本性就是大智慧,或者說光明,它們都是一個意思),而本性的光明超出了一切有限、有量的境界。它是絕待的光明,而且從中現起的妙用能夠遍入一切世間界中攝受衆生。
“有量諸相蒙光曉”:所謂“有量諸相”,是指落在心境相對境界裏的根身、器界、心識等一切顯現法,都有具體的相狀。“蒙光曉”可以作兩種解釋:一種是說,當本性光明徹底顯發的時候,從中會現起與根本智無別的後得智。後得妙觀察智能夠遍照一切的差別相。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全體,不會落入任何的局限、邊際當中。當現前這樣的海印叁昧之時,十方叁世的一切所知法都能了了分明地照見,一一都能如實地辨別,不會出現偏差,而且能夠極爲善妙地說法。所以說,阿彌陀佛的無量光明遍滿法界,並且從光明之中宣流無數法音。就像在極樂世界當中,處處遍流法音,這就是妙觀察智的顯現。或者可以從利他方面來解釋。由于“衆生”的意思是衆緣和合而生,所以,衆生就是“有量諸相”中的一個代表。像我們凡夫都是有量的諸相,因爲我們的根身、心識、命運等都是由因緣決定的,因此是可測、可知、可說。當我們得到阿彌陀佛光明加被的時候,就會了悟自己的本性,所以是“花開見佛悟無生”。也可以說,當我們蒙受光明照觸的時候,無明當下就會消除,從而顯發智慧,也就是“有量諸相蒙光曉”。
“是故稽首真實明”:所以,要以自己最尊貴的頭來頂禮真實的光明。這個真實就…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四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