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四十叁)▪P2

  ..續本文上一頁、佛、菩薩叁種莊嚴,統攝爲一法句,清淨句,也就是真實智慧無爲法身。所以說,這一切都是從彌陀法身智慧所流現,全體不可思議,全體是諸佛所行境界。除佛以外其余的聖衆,都沒有辦法徹底知見,只有佛才能了知。對此我們一定要生起勝解信。

  

  雖然這一切超出語言、思維的範疇,沒辦法拿世間的境界與之對應、衡量,但是我們要相信佛的聖教量,相信釋迦佛絕無妄語,阿彌陀佛絕無虛願,六方諸佛的勸信絕無欺诳。我們都學過《淨土教言》,那裏舉了仙人父親的比喻,說到:仙人父親對孩子的囑咐有重大的意義,如果孩子非常相信父親的教誨,一生當中一直奉行父親的教言,就能從中獲得大義。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能相信釋迦佛的話語,就會隨順經教而實行,這樣必定能得到不可思議的利益,也就是一定能往生到極樂世界。

  

  其實,這部經的字字句句都能引發我們的信心。而學習《無量壽經》正是以信爲手,就像入到寶山當中,就能自在地采取妙寶一樣。有了信心之後,就會隨順經教所說而趣入實行。像這樣,深信佛的聖言,知道彌陀願海的功德宏深、不可思議,心裏才會對阿彌陀佛生起真實的信心,才會發起真正求往生的切願。這樣之後,彌陀名號就能真正成爲你心中的如意寶,你只要至心地稱念,就能從中攝取無量的功德寶藏。

  

  這裏主要講到佛功德裏面的光明威神不可思議。但是要知道,實際上通于阿彌陀佛的所有功德。只是爲了顯示方便法身的特別功德,就光明而作贊歎。

  

  以上解釋了光明無量。下面講述壽命無量和眷屬無量的功德。

  

  首先是主尊阿彌陀佛壽命無量:

  

  佛語阿難:又無量壽佛,壽命長久,不可稱計,汝甯知乎?假使十方世界無量衆生,皆得人身,悉令成就聲聞緣覺,都共集會,禅思一心,竭其智力,于百千萬劫,悉共推算,計其壽命長遠之數,不能窮盡,知其限極。

  

  佛告訴阿難:阿彌陀佛有極長久的壽命,無法用數目稱量。你知道嗎?假使十方世界中的無數衆生都得到了人身,而且使他們都成就阿羅漢果。這些阿羅漢們共同集會,安住在定境中,即使窮竭他們的智力,在百千萬劫中共同推算阿彌陀佛壽命長遠的數量,也沒辦法算到壽量的邊際。

  

  阿彌陀佛的色身住世無量無邊阿僧祇劫,這個量實在太大,乃至于無數阿羅漢在百千萬劫中,安住在禅定裏,一直推算這個數量的邊際,也沒辦法了知。

  

  下面講國中眷屬壽命無量:

  

  聲聞菩薩天人之衆,壽命長短,亦複如是,非算數譬喻所能知也。

  

  不僅主尊阿彌陀佛壽命無量,極樂國土當中的一切聲聞、菩薩、天人大衆,他們壽命的長短也是如此,不是以算數和譬喻所能衡量、了知。

  

  彌陀第十五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說的就是聖衆壽命無量。有些菩薩以自身的本願要到他方世界救度衆生,這樣就可以自在地舍掉淨土的壽命,取穢土的壽命。除此之外,如果想常住在極樂世界,壽命則是無邊無際的。

  

  “非算數譬喻所能知也”,意思是說,通常爲了表示某種非常大的數量,可以用多少阿僧祇這樣的算數來說。或者以譬喻來說明,比如說劫的長短。佛經[1]當中就講到,有一種巨石方圓一由旬,有人以輕紗一百年拂拭一次,直到拂盡爲止,劫的時間還沒有窮盡。像這樣,雖然量非常大,但還可以通過算數、譬喻來了知。然而極樂世界天人的壽量就沒辦法這樣表達了。可見,凡是往生者都能得到壽命無量的果報。這也是以彌陀願海的力量爲增上緣,生入極樂世界之後,壽命能延續到無量無邊劫,這是極爲不可思議的。

  

  成就這樣的無量壽有什麼功德呢?首先,主尊阿彌陀佛住世無量壽,就能盡未來無數億劫展開無窮無盡的利生事業。前面也講過,無量光是攝化衆生的方便,那麼此處的無量壽就能使得這個攝化的相續變得極爲長久。因此在未來無數劫當中,十方世界的衆生都能得到阿彌陀佛的救護。而眷屬得到無量壽,就能夠保證一生就到達究竟補處的地位。也就是說,衆生往生到極樂世界之後,可以不間斷地依止阿彌陀佛。換句話說,阿彌陀佛如同母親,往生者如同法子,因爲母親一直不間斷地在攝受這個孩子,就可以使他不墮落,使他在菩提道上念念增長,最終達到究竟果位。

  

  以無量光壽極其廣大的攝化力,圓滿成就了彌陀的一乘悲願,就像宋譯中所說:“圓滿昔所願,一切皆成佛。”因此,極樂世界裏面有無量無邊的聲聞菩薩眷屬。

  

  下面講到眷屬無量:

  

  又聲聞菩薩,其數難量,不可稱說。神智洞達,威力自在,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

  

  極樂世界的聲聞衆和菩薩衆多得不可計數,沒有辦法言說。而且這些聖衆都具有殊勝的功德。

  

  首先,“神智洞達”,其中“神”指神通,淨土的聖衆具足無礙的天耳、天眼、他心、漏盡、神足等五神通。“智”是指具有照見萬法實相的智慧,無礙的慧辯等等。“洞達”,是指對于一切色聲等的境能夠透徹無礙地了達。

  

  “威力自在”,是說不會被萬物所拘,能夠自在地轉變萬物。

  

  “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這些聖衆能在一個手掌中持一切世界。這就是華嚴事事無礙的妙境界相。手掌狹小,一切世界廣大,然而小大無礙,廣狹自在。

  

  佛語阿難:彼佛初會聲聞衆數不可稱計,菩薩亦然。

  

  佛告訴阿難:且不說往後累劫往生的聖衆人數,僅僅是阿彌陀佛最初成佛之際,他第一會的聲聞、菩薩聖衆眷屬也是不可計數的。

  

  這種眷屬數量的情況如何呢?下面世尊首先以譬喻來說明:

  

  如大目犍連,百千萬億無量無數,于阿僧祇那由他劫,乃至滅度,悉共計校,不能究了多少之數。

  

  比方,集中了像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這樣的大阿羅漢,有百千萬億無量無數位,他們在百千萬億阿僧祇數的大劫中,直到他們最終涅槃爲止,共同計算阿彌陀佛成佛後第一會轉*輪時的聖衆數量,即便如此,仍然無法算盡彌陀初轉*輪時眷屬的數量。

  

  這樣就知道,法藏菩薩成佛轉第一次*輪時,座下已經有無量無邊的聲聞衆和菩薩衆。可見阿彌陀佛攝化的力量極其不可思議。我們娑婆世界中的聖人如星如瑞,也就是像白日的星辰那麼稀少,又像奇珍異寶那樣罕見。而極樂世界的聖衆如沙如塵,無量無數。所以,我們也要入于這樣的清淨海會當中,正所謂“不退菩薩爲伴侶。”

  

  就像《往生論》中所說,我們現在通過至心歸命、禮拜阿彌陀佛,就能往生到極樂國土;依靠隨順無量光的名義而稱念佛號,在生入淨土之後,就能入于如來大會衆的行列,也就是入到清淨海會當中。我們懂得了這些內涵,才明白敬禮極樂世界清淨大海衆的真實意義。

  

  譬如大海,深廣無量。假使有人析其一毛,以爲百分,以一分毛,沾取一渧,于意雲何,其所渧者,于彼大海,何所爲多?阿難白佛:彼所渧水,比于大海多少之量,非巧曆、算數、言辭、譬類所能知也。

  

  佛又對阿難說:譬如有大海深廣無量,一個人把一根毫毛分成一百份,取其中的一份毛沾取一滴水。你認爲如何?所沾取的一滴水跟整個大海的水量相比,哪個多呢?阿難回答說:他所沾取的這一滴水跟大海的水量相比,根本不是曆算、言辭、譬喻所能了知的。意思是相差太遠了,用語言、數字等根本無法宣說。

  

  佛語阿難:如目連等,于百千萬億那由他劫,計彼初會聲聞菩薩,所知數者猶如一渧,其所不知如大海水。

  

  佛對阿難說:就像目犍連這樣具有大神通的聖者阿羅漢,集中了百千萬億無量無數那麼多。在百千萬億那由他劫當中,共同計算阿彌陀佛初次法會中的聲聞衆和菩薩衆。他們所統計出的數量就像一滴海水,而不知道的數量就如同大海水量。通過這個譬喻就知道,阿彌陀佛第一會的菩薩和聲聞衆確實無量無邊。

  

  總結:

  

  以上講了極樂淨土功德莊嚴中的叁無量——光明無量、壽命無量、眷屬無量。其實歸根到底,就是阿彌陀佛的願海無量。他的悲願是普攝一切衆生同成佛道。所以他成就的國土如虛空般,廣大無際;他的光明普遍照耀十方世界;他的壽命盡未來際,無有限量。衆生只要稱念他的名號,下至臨終時至心十念就能往生。這樣看來,以彌陀無上神力的攝化,在他成佛的第一次法會裏面,極樂世界頓時就遍滿了無數的菩薩衆和聲聞衆。既然第一會都是如此,那麼迄今爲止,十劫以來的分分秒秒當中都有不可計數的有情往生極樂國土。如果要計算在這十大劫裏面往生的菩薩、聲聞衆的數量,那更是不可說不可說,無量無邊了。

  

--------

  

  [1] 《雜阿含經》:“時,有異比丘從坐起。整衣服,爲佛作禮。右膝著地,合掌白佛:世尊,劫長久如。佛告比丘:我能爲汝說,汝難得知。比丘白佛:可說譬不?佛言:可說。比丘!如大石山,不斷不壞,方一由旬。若有士夫以迦屍劫貝百年一拂,拂之不已,石山遂盡,劫猶不竟。”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四十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