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佛、菩萨三种庄严,统摄为一法句,清净句,也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所以说,这一切都是从弥陀法身智慧所流现,全体不可思议,全体是诸佛所行境界。除佛以外其余的圣众,都没有办法彻底知见,只有佛才能了知。对此我们一定要生起胜解信。
虽然这一切超出语言、思维的范畴,没办法拿世间的境界与之对应、衡量,但是我们要相信佛的圣教量,相信释迦佛绝无妄语,阿弥陀佛绝无虚愿,六方诸佛的劝信绝无欺诳。我们都学过《净土教言》,那里举了仙人父亲的比喻,说到:仙人父亲对孩子的嘱咐有重大的意义,如果孩子非常相信父亲的教诲,一生当中一直奉行父亲的教言,就能从中获得大义。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能相信释迦佛的话语,就会随顺经教而实行,这样必定能得到不可思议的利益,也就是一定能往生到极乐世界。
其实,这部经的字字句句都能引发我们的信心。而学习《无量寿经》正是以信为手,就像入到宝山当中,就能自在地采取妙宝一样。有了信心之后,就会随顺经教所说而趣入实行。像这样,深信佛的圣言,知道弥陀愿海的功德宏深、不可思议,心里才会对阿弥陀佛生起真实的信心,才会发起真正求往生的切愿。这样之后,弥陀名号就能真正成为你心中的如意宝,你只要至心地称念,就能从中摄取无量的功德宝藏。
这里主要讲到佛功德里面的光明威神不可思议。但是要知道,实际上通于阿弥陀佛的所有功德。只是为了显示方便法身的特别功德,就光明而作赞叹。
以上解释了光明无量。下面讲述寿命无量和眷属无量的功德。
首先是主尊阿弥陀佛寿命无量:
佛语阿难:又无量寿佛,寿命长久,不可称计,汝宁知乎?假使十方世界无量众生,皆得人身,悉令成就声闻缘觉,都共集会,禅思一心,竭其智力,于百千万劫,悉共推算,计其寿命长远之数,不能穷尽,知其限极。
佛告诉阿难:阿弥陀佛有极长久的寿命,无法用数目称量。你知道吗?假使十方世界中的无数众生都得到了人身,而且使他们都成就阿罗汉果。这些阿罗汉们共同集会,安住在定境中,即使穷竭他们的智力,在百千万劫中共同推算阿弥陀佛寿命长远的数量,也没办法算到寿量的边际。
阿弥陀佛的色身住世无量无边阿僧祇劫,这个量实在太大,乃至于无数阿罗汉在百千万劫中,安住在禅定里,一直推算这个数量的边际,也没办法了知。
下面讲国中眷属寿命无量:
声闻菩萨天人之众,寿命长短,亦复如是,非算数譬喻所能知也。
不仅主尊阿弥陀佛寿命无量,极乐国土当中的一切声闻、菩萨、天人大众,他们寿命的长短也是如此,不是以算数和譬喻所能衡量、了知。
弥陀第十五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说的就是圣众寿命无量。有些菩萨以自身的本愿要到他方世界救度众生,这样就可以自在地舍掉净土的寿命,取秽土的寿命。除此之外,如果想常住在极乐世界,寿命则是无边无际的。
“非算数譬喻所能知也”,意思是说,通常为了表示某种非常大的数量,可以用多少阿僧祇这样的算数来说。或者以譬喻来说明,比如说劫的长短。佛经[1]当中就讲到,有一种巨石方圆一由旬,有人以轻纱一百年拂拭一次,直到拂尽为止,劫的时间还没有穷尽。像这样,虽然量非常大,但还可以通过算数、譬喻来了知。然而极乐世界天人的寿量就没办法这样表达了。可见,凡是往生者都能得到寿命无量的果报。这也是以弥陀愿海的力量为增上缘,生入极乐世界之后,寿命能延续到无量无边劫,这是极为不可思议的。
成就这样的无量寿有什么功德呢?首先,主尊阿弥陀佛住世无量寿,就能尽未来无数亿劫展开无穷无尽的利生事业。前面也讲过,无量光是摄化众生的方便,那么此处的无量寿就能使得这个摄化的相续变得极为长久。因此在未来无数劫当中,十方世界的众生都能得到阿弥陀佛的救护。而眷属得到无量寿,就能够保证一生就到达究竟补处的地位。也就是说,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之后,可以不间断地依止阿弥陀佛。换句话说,阿弥陀佛如同母亲,往生者如同法子,因为母亲一直不间断地在摄受这个孩子,就可以使他不堕落,使他在菩提道上念念增长,最终达到究竟果位。
以无量光寿极其广大的摄化力,圆满成就了弥陀的一乘悲愿,就像宋译中所说:“圆满昔所愿,一切皆成佛。”因此,极乐世界里面有无量无边的声闻菩萨眷属。
下面讲到眷属无量:
又声闻菩萨,其数难量,不可称说。神智洞达,威力自在,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
极乐世界的声闻众和菩萨众多得不可计数,没有办法言说。而且这些圣众都具有殊胜的功德。
首先,“神智洞达”,其中“神”指神通,净土的圣众具足无碍的天耳、天眼、他心、漏尽、神足等五神通。“智”是指具有照见万法实相的智慧,无碍的慧辩等等。“洞达”,是指对于一切色声等的境能够透彻无碍地了达。
“威力自在”,是说不会被万物所拘,能够自在地转变万物。
“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这些圣众能在一个手掌中持一切世界。这就是华严事事无碍的妙境界相。手掌狭小,一切世界广大,然而小大无碍,广狭自在。
佛语阿难:彼佛初会声闻众数不可称计,菩萨亦然。
佛告诉阿难:且不说往后累劫往生的圣众人数,仅仅是阿弥陀佛最初成佛之际,他第一会的声闻、菩萨圣众眷属也是不可计数的。
这种眷属数量的情况如何呢?下面世尊首先以譬喻来说明:
如大目犍连,百千万亿无量无数,于阿僧祇那由他劫,乃至灭度,悉共计校,不能究了多少之数。
比方,集中了像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这样的大阿罗汉,有百千万亿无量无数位,他们在百千万亿阿僧祇数的大劫中,直到他们最终涅槃为止,共同计算阿弥陀佛成佛后第一会转*轮时的圣众数量,即便如此,仍然无法算尽弥陀初转*轮时眷属的数量。
这样就知道,法藏菩萨成佛转第一次*轮时,座下已经有无量无边的声闻众和菩萨众。可见阿弥陀佛摄化的力量极其不可思议。我们娑婆世界中的圣人如星如瑞,也就是像白日的星辰那么稀少,又像奇珍异宝那样罕见。而极乐世界的圣众如沙如尘,无量无数。所以,我们也要入于这样的清净海会当中,正所谓“不退菩萨为伴侣。”
就像《往生论》中所说,我们现在通过至心归命、礼拜阿弥陀佛,就能往生到极乐国土;依靠随顺无量光的名义而称念佛号,在生入净土之后,就能入于如来大会众的行列,也就是入到清净海会当中。我们懂得了这些内涵,才明白敬礼极乐世界清净大海众的真实意义。
譬如大海,深广无量。假使有人析其一毛,以为百分,以一分毛,沾取一渧,于意云何,其所渧者,于彼大海,何所为多?阿难白佛:彼所渧水,比于大海多少之量,非巧历、算数、言辞、譬类所能知也。
佛又对阿难说:譬如有大海深广无量,一个人把一根毫毛分成一百份,取其中的一份毛沾取一滴水。你认为如何?所沾取的一滴水跟整个大海的水量相比,哪个多呢?阿难回答说:他所沾取的这一滴水跟大海的水量相比,根本不是历算、言辞、譬喻所能了知的。意思是相差太远了,用语言、数字等根本无法宣说。
佛语阿难:如目连等,于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计彼初会声闻菩萨,所知数者犹如一渧,其所不知如大海水。
佛对阿难说:就像目犍连这样具有大神通的圣者阿罗汉,集中了百千万亿无量无数那么多。在百千万亿那由他劫当中,共同计算阿弥陀佛初次法会中的声闻众和菩萨众。他们所统计出的数量就像一滴海水,而不知道的数量就如同大海水量。通过这个譬喻就知道,阿弥陀佛第一会的菩萨和声闻众确实无量无边。
总结:
以上讲了极乐净土功德庄严中的三无量——光明无量、寿命无量、眷属无量。其实归根到底,就是阿弥陀佛的愿海无量。他的悲愿是普摄一切众生同成佛道。所以他成就的国土如虚空般,广大无际;他的光明普遍照耀十方世界;他的寿命尽未来际,无有限量。众生只要称念他的名号,下至临终时至心十念就能往生。这样看来,以弥陀无上神力的摄化,在他成佛的第一次法会里面,极乐世界顿时就遍满了无数的菩萨众和声闻众。既然第一会都是如此,那么迄今为止,十劫以来的分分秒秒当中都有不可计数的有情往生极乐国土。如果要计算在这十大劫里面往生的菩萨、声闻众的数量,那更是不可说不可说,无量无边了。
--------
[1] 《杂阿含经》:“时,有异比丘从坐起。整衣服,为佛作礼。右膝着地,合掌白佛:世尊,劫长久如。佛告比丘:我能为汝说,汝难得知。比丘白佛:可说譬不?佛言:可说。比丘!如大石山,不断不坏,方一由旬。若有士夫以迦尸劫贝百年一拂,拂之不已,石山遂尽,劫犹不竟。”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四十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