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四十六)▪P2

  ..續本文上一頁甘甜、香美。

  

  池水八德

  

  所謂“八功德”,就像《稱贊淨土佛攝受經》所說:“何等名爲八功德水?一者澄淨,二者清冷,叁者甘美,四者輕軟,五者潤澤,六者安和,七者飲時除饑渴等無量過患,八者飲已定能長養諸根四大;增益種種殊勝善根。”

  

  我們娑婆世界裏的水,由氫原子和氧原子而組成。極樂世界的水,完全由佛的靈明妙心與悲願和合而顯現,因此超過一切世間的水。這裏舉八個方面來說,極樂世界的水超勝世間,能透過六根注入加持。

  

  一、“澄淨”,指色塵,即水極其澄清、潔淨,沒有一點渣滓,遠離一切渾濁。

  

  二、“清冷”,指觸塵,即水清湛、涼冷。雖然娑婆世界的水也是清冷,但在炎熱的季節,就會變熱,遇到火燒會沸騰。而極樂世界的水,即使遇到劫末火,也同樣清冷,不會有炎熱、沸騰,出現令人煩躁、不安等的相。

  

  叁、“甘美”,指味塵,即水的味道甘甜如蜜,非常香美,沒有鹹淡等的劣味,具足一切妙味。

  

  四、“輕軟”,指觸塵,即水輕揚、柔軟,可上可下,沒有沈重、粗澀等相。

  

  五、“潤澤”,指水津潤、滑澤。雖然娑婆世界的水也有潤澤相,但是在陽光的照射下就會慢慢幹涸,被火燒煮最終會枯竭。但極樂世界的水,即使遇到劫末火,也同樣潤澤,永遠沒有幹涸、枯澀、縮腐等相。

  

  六、“安和”,指水安靜、和緩,沒有急暴、迅泛等相。有些注釋中,把“潤澤”、“安和”這兩種相解釋爲“不臭”(另一種八功德的譯法),也就是香塵。

  

  七、“飲時除饑渴等無量過患”,是法塵,指喝了之後,不僅能解渴,還能遣除饑餓等一切大小過患,沒有任何引生過患的情況,具有殊勝力用。

  

  八、“飲已定能長養諸根四大”,是作用,指功德水能夠增長、養育內外諸根,不會損壞諸根。

  

  “增益種種殊勝善根”,是說飲用功德水能夠增益種種菩提善根。只要喝一次,內在的信心、智慧、精進、叁昧等等,頓時就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本經中的“湛然盈滿”,是總說八功德水充滿池中,沒有枯竭、泛濫等相。

  

  “清淨香潔、味如甘露”,其中“清淨”,是色塵,指八功德中的“澄淨”,也就是池水十分清淨,沒有一點塵垢。“香潔”是香塵。功德水會發出無漏妙香。鼻根一聞,就能得到極大的加持。 “味如甘露”是味塵,指八功德中的“甘美”。其中“甘露”,指天上的不死藥。所以,飲用了八功德水之後,身心立即得到極大的滋潤,能夠成就壽命無量。或者“甘露”喻爲妙法,極樂國土的水就是妙法,所以能夠潤澤身心,增益菩提善根。

  

  這裏只舉色香味叁法,實際上極樂國土裏的水也具足其余聲、觸、法塵莊嚴。後面會講到,池水冷暖調和,安詳徐逝,並且水波能夠發出無量微妙法音等等。

  

  得大加持

  

  其實,八功德水就是無盡的功德藏,就是佛的智慧,所以能夠無礙行持佛的事業。像是消業、淨障、開慧、增德,總之,就像《往生論注》中所說:“開神悅體,無一不可。”你只要接觸八功德水,以這個因緣,佛的加持立即從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注入,直接加被到你的心上。由于佛具有無量的功德,沒有絲毫過患,所以你一接觸德水,無量過患立即消除,並會增長無量功德。所以,這根本不是物質的水,這水就是阿彌陀佛。

  

  我們平常喝一點加持水,都能得到極大的加持。更何況到了極樂世界的浴池裏,那是全方位的加持,通過一切根門讓你增長善根,得受清淨喜樂。阿彌陀佛就是通過這些具體施設、這些莊嚴事相來引你入道,全方位地加被你的心,讓你遠離憂患苦惱,住在不退轉當中。

  

  我們看憨山大師的傳記,他在夢中應文殊菩薩的邀請去浴池沐浴、喝茶。醒來之後,身心如洗,輕快無喻[1] 。而極樂世界的浴池就像這樣殊勝。你到了那裏,只要洗一次澡,就能得到極大的加持。喝一口水,你的眼耳鼻舌等諸根,就會立即變得清淨無垢。阿彌陀佛表現爲德水、甘露。你飲進去之後,佛的加持就會直接入到你心裏。

  

  要知道,阿彌陀佛不會錯過任何一刹那加持你的機會。不僅在講堂裏可以直接聽佛說法,頓時心開意解,得極大加持。出來之後,在講堂、住所的內外左右,都有很多這樣的浴池。在這裏還是聽聞法音,淨障增德,並且可以開發本性中的各種功德,讓你生起無漏的喜樂。所以,水池就是灌頂、淨障、開明本心的場所。

  

  六塵加持

  

  阿彌陀佛的大願已經圓滿,你只要生到極樂淨土,從此就被彌陀願海攝持住了。一切時處,一切六根所接觸的妙境界都是阿彌陀佛的化現。也因此,無論見到、聽到或接觸到任何境相,都會通過根門得到佛力加持,而不會有一刹那的空過,也因此在成佛之間只進不退。這就是彌陀願海的力量,沒有一刹那、一絲毫的失誤,具有全面的、恒時的、充分的加持。由于佛的加持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所以使得淨土聖衆心中的菩提善根迅速開發,一切的惑業、過患都能迅速消除。

  

  阿彌陀佛的法身應緣顯現在國土的無量莊嚴事相,每方面都是法身的化現,都有不可思議的加持作用,在本體上完全等同。所以你不要認爲具足無量相好莊嚴的色身佛才是阿彌陀佛,其他器世界的顯現不是阿彌陀佛。其實國土中的地水火風、色聲香味,像是光明、蓮池、德水、香風等,無一不是佛。要知道,極樂的無量依正莊嚴全部是一法句,清淨句,也就是真實智慧無爲法身。這裏是事事無礙法界,任何事物都圓明具德。也可以說是“當相即道”,“即事而真”。意思是,不必離開這個相,相本身就是道,就是菩提;不是離開事相另有個妙心,事相就是妙心。總之要知道,極樂淨土的一切事相就是阿彌陀佛。

  

  另外,你也不要把色和心分開。也就是說,在彌陀妙心中,心物不二。由此,佛的事業運用地、水、火、風、空五大,使加持全分地滲入衆生的身心當中,做到完全地加被、同化,使得衆生最終跟佛一樣。而且,佛心遍在一切處,遍在往生者的根身當中。所以能夠全分地賜予加持。這種加持能滲透到你身心裏的任何一處,最終就會完全同化。想想看,如果佛心跟衆生是兩種體,怎麼能做到這種遍入一切的加持呢?又怎麼能保證衆生一往生,當即得不退轉?

  

  其實,彌陀妙心是周遍的,聖衆的妙心也是周遍的,所以互攝互入,並不是分離的兩種體。所以只要我們的心跟佛的願海相合,它就會全分地滲入你的身心當中,發生不可思議的加被力量。所以,不要以爲只有耳朵聽到法音能得加持。要知道,六塵都可以作佛事,都可以說法。像有的世界,是以香作佛事,有的世界則以味作佛事,有的以觸作佛事,有的以色作佛事,有的以光明作佛事,有的以音聲作佛事等等。

  

  學了前面的經文,我們知道,彌陀願海就是無量方便藏,所以極樂國土中的一切現相都能作佛事。一生入極樂國土,自己就置身在彌陀願海的加持中,頓時能攝取佛的無量功德爲自功德。這樣看來,自他哪裏是分開、絕不融通的兩種體呢?

  

  換句話說,當你具足信願,並且跟彌陀願海相合時,佛的力量就會無礙地入到你心中。無論是喝到甘露,觸到香風,見到光明,還是受用飲食,見到菩提樹等等,都能脫離塵勞,開明本性。其實,之所以在淨土能夠出現一切時處都作加持,就是因爲色心不二。彌陀妙心和國土色法本來不二,也就通過國土中的任何色聲香味觸等,使衆生的心一緣到這些清淨相,就獲得加持。不然如果色和心是分開的兩種法,怎麼能做到普遍加持呢?

  

  下面講寶池的體相:

  

  黃金池者,底白銀沙。白銀池者,底黃金沙。水精池者,底琉璃沙。琉璃池者,底水精沙。珊瑚池者,底琥珀沙。琥珀池者,底珊瑚沙。砗磲池者,底瑪瑙沙。瑪瑙池者,底砗磲沙。白玉池者,底紫金沙。紫金池者,底白玉沙。或有二寶叁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

  

  極樂國土裏的浴池由各種珍寶組成。有的由一寶所成,有的由二寶所成,乃至由七寶轉相合成。

  

  經中首先列舉一寶所成的情形。比如,池壁純是黃金,底沙純是白銀;或者池壁純是白銀,底沙純是黃金;池壁純是水晶,底沙純是琉璃;池壁純是琉璃,底沙純是水晶;池壁純是珊瑚,底沙純是琥珀;池壁純是琥珀,底沙純是珊瑚;池壁純是砗磲,底沙純是瑪瑙;池壁純是瑪瑙,底沙純是砗磲;池壁純是白玉,底沙純是紫金;池壁純是紫金,底沙純是白玉。有些浴池由二寶所成,比如池壁是黃金,底沙是白銀、水晶;或者池壁是白銀,底沙是水晶、琉璃等等。像這樣,乃至有些浴池的底沙由七種寶合成。

  

  這裏的黃金、白銀…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四十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