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往生之路 第七講▪P2

  ..續本文上一頁那麼往生的因緣還是很遠的。最快也要等到來世,看看有沒有好的因緣,能夠促使你發起真正求往生的心。

  其實,無論修什麼法,都必須有真實意樂,否則根本不會修成。這一點非常關鍵。舉例來說,如果你要修禅宗,就必須有即生頓悟的意樂,而且必須相信自心是佛,在任何時處都不懷疑,沒有這種真實意樂你也沒辦法開悟。同樣,如果你要修淨土法門,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就一定要有求往生的真實意樂。也就是你的心必須斷定下來,求生極樂淨土,這就叫做願。

  宋譯的《無量壽經》裏講到:“如是一心求淨方,決定往生極樂國。”這就是要我們知道,一心求生西方淨土,心裏對于這一點完全斷定下來,一心一意地來修,那麼就決定能夠往生極樂國土。善導大師造的《般舟贊》裏,每一句後面都是“無量樂”“願往生”。這就很明顯,意思是說,對于我們普通大衆而言,往生極樂世界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要有這種心。也就是一想到極樂世界,就想到那裏有“無量樂”。自己心裏就很想過去,也就是“願往生”。但是,如果連這種心都沒有,沒有真正發起求往生的心。所謂的發願往生只是口頭上的空話,不是心裏的真實想法。那麼,既然想去的心都不是真的,又怎麼可能真正往生呢?中峰大師在《懷淨土》當中也說:“要將穢土叁千界,盡種西方九品蓮,仔細思量無別術,只消一個念頭堅。”意思是說,只要一心堅定地求生極樂世界,無論是什麼樣的人,必定都能往生。除此之外再沒有別的什麼更好的辦法了。

  所以,這個道理已經說得很明白了,最終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就看你心裏是不是真的想去。就好比說,問你到底想不想去美國?如果你是真心想去,心裏對此會非常確定,絕對沒有猶豫。但是如果你只是口頭說要去,而心裏不想去,沒有下定決心。這樣又怎麼可能到美國呢?再好比說,你想不想買那座房子?你要是真想買,就一定會准備錢去買它,最後就能住進去。如果你心裏根本不想買,也就不可能籌錢買它,更不可能搬進去住了。

  那麼,導致沒辦法下定決心,一心希求往生的障礙是什麼呢?

  根除貪戀輪回之心

  如果不具備出離心,不認爲有漏法都是純一的苦性,就會仍然非常貪戀輪回,愛重娑婆世界。這樣一來,只要遇到世間的悅意事物,你的魂就會被它勾走,心立即就會陷入其中。但是,這個世界上的新鮮事物層出不窮,生活之中處處都有引誘你的境界出現。而你對于輪回的苦了解得又不夠深刻,沒有斷除對世間的貪愛,那麼你的心自然不會有對治貪著世間的力量。這樣的結果就是,一出現什麼新鮮的景象,你的心馬上會被牽進去。然後隨之就會産生很多新的計劃,新的追求。認爲我要擁有這樣的東西,以那種方式來生活等等。

  其實,追求那些新鮮事物,無非是消磨光陰和精力而已。它只能騙到一些愚蠢的人,根本騙不了有智慧的人。雖然這個時代變化得非常快,各種事物都在不斷地翻新。但是,實際上就那麼一點東西,本質都是一樣的,根本不值得去追求。打比方說,有的年輕人喜歡買衣服。只要出現新的流行款式,再貴也要買到。雖然未必特別適合自己,但是心裏就是喜歡。這就是典型的貪心。其實,這是很簡單的道理。稍微有點智慧,就能一眼看穿:再怎麼款式新穎,穿上後顯得氣質優雅的衣服,不過就是幾塊布裁出來的;再往下看就是一堆線:繼續觀察一下,只有一些線的微塵;再往下看就什麼都沒有了。這一點你看穿了,所有的衣服,對你就沒有誘惑力了。管它有千般花樣、萬種款式,再怎麼推陳出新,變換花樣,你心裏也很清楚,就那麼一回事。

  像這樣,其它什麼飲食、電器、手機、電腦、歌曲、影視、房子、車子等等都是一樣的,本質極其簡單。只是現在的人太愚癡、太迷惑,不斷地被這些新鮮的境緣所誘騙,每一次出現都想得到它。因此,人們就在這毫無實義當中,消耗了時間和精力,浪費了暇滿人身。到頭來還要繼續輪回,沒辦法往生。所以說,具有看破的智慧非常緊要。因爲只有對輪回毫不貪戀的出離心,才能使你成爲一個純粹的解脫道行者,才能不把精力分散到各種無意義的世間雜事裏面,也才有希望成辦往生的清淨資糧。

  我們的精力、時間都很有限,世間上的事情又有那麼多,這樣就必須把握好最重要的事。很多人只知道小事、輪回裏的事很重要,不知道什麼是大義。這就是見識太短淺的表現。如果你心裏能夠確定往生、解脫是大義,然後把主要精力用在成辦淨業資糧上面,最終一定會凝結成一股巨大的力量,牽引你成功往生。而且,當你真正上路了,做這件事比做世間的事要容易。因爲你只要有心發起信願,有口能夠念佛,不必要外在各種複雜的東西,就可以修行。而且時時刻刻、在在處處都可以修。

  所以說,這事不在于修法有多難,而是在于你的心能不能斷定下來?如果你的心磨磨蹭蹭、狐疑不信,那確實是非常難的。如果你真正能夠鐵下這份心來,一切就不難了。因爲人一旦心死了,就會有很大的力量。也就是輪回的心死了,往生的心就能真正決定、痛切了,這樣修淨業的力量就會很大。

  善導大師在《般舟贊》裏講到:“須知入淨土之緣起,出娑婆之本末。”也就是說,我們要知道往生極樂淨土,出離娑婆穢土的根本因緣是什麼。大師又說:“凡夫生死不可貪而不厭,彌陀淨土不可輕而不欣。厭則娑婆永隔,欣則淨土常居。”意思就是,我們對于生死輪回不能有貪戀之心,否則就生不起厭離心,沒辦法從中解脫。而且心裏不可以不重視極樂淨土,否則就生不起欣求的意樂。如果能夠對娑婆世界生起厭離心,斷除貪戀輪回的心;並且對極樂國土生起欣求心,斷定求往生的心,那麼就可以永遠超出生死輪回,住于清淨佛土當中。

  一心一意專修淨業

  只要你真心願意往生,祈禱阿彌陀佛,就能跟阿彌陀佛的願海相應。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池裏面,你的蓮花當下就會出現。再通過精勤地用功念佛,念念不斷地去滋潤它,它就會不斷地增長繁茂。到蓮花成熟的時候,你往生的事就徹底有保證了。所以,每個人只要真正在這上面用功,用不了幾年,往生淨土這件事就可以完全定下來。

  《淨土聖賢錄》裏記載,唐朝的法照大師,面見文殊菩薩的時候,文殊菩薩告訴他:“種種修行法門,無過于念佛、供養叁寶,福慧雙修。這兩門最爲善要。”這以後,法照大師就一心念佛。結果見到印度僧人佛陀波利對他說,在西方極樂世界,你的蓮花臺已經有了,叁年後花開。到叁年後大師就往生了。這就很明顯,一念至誠念佛,極樂世界就會生出一朵蓮花,叁年念下來,蓮花就成熟了,念佛人也就往生了。另外,唐朝的懷感大師,最開始不相信念佛能往生。後來善導大師說只要至心念佛必定有證驗。結果他入道場念佛21天,也沒什麼感應。想到因爲自己罪障太深,才沒有驗相,于是打算絕食。善導大師勸阻他,並且讓他虔誠、精進地念佛叁年。結果叁年後懷感大師便證得了念佛叁昧,臨終時就順利往生了。

  而且我們看很多往生的傳記裏面,過去一些根本沒文化的人,專心地修叁年就成功了。宋朝嘉泰年間有一位製造鐵器的工人,將近70歲了,雙目失明。叁年念佛後忽然複明,告訴身邊的人自己已經見到西方的佛菩薩了,然後面向西方坐著往生了。明朝的善女人費氏,每天念佛號一千聲,以日常的功課做回向,並且焚香祈願,願所焚之香能夠直達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面前。這樣做了叁年。有一天,空中忽然香氣萦繞,牆上現出佛像。四年後就往生了。

  這樣的往生者還有很多,他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就是肯老老實實地做這件事,結果都成功往生了。其實每個人只要能下狠心,把世間雜事全部杜絕掉,然後一心一意地修持,你也能做到像他們那樣。生死大事叁年就搞定了。想一想,學世間知識也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都沒真正的意義。比如有些人想用叁年的時間學英文,或者學電腦,還有些人好幾年搞一個房子,做這些都要下很大的功夫。但是這些實際上都是很小、很沒意義的事。如果你真正有智慧,決定好成辦最重要的往生大事,只要這幾年痛下苦功,精進修行,就可以把往生的資糧籌備好,從這裏就能得到永恒的解脫、成佛的利益。

  總而言之,我們現在講的就是普通大衆真正踏上淨業修行之路的最低條件。那就是對于世間法要逐步擺脫,對于往生之道要節節推進。這樣才能有一個切實的修行。否則,天天做口頭文章,紙上談兵,落到實處的時候,一點修行也沒有,一點淨業的內涵都沒有,這樣怎麼可能往生?淨業的內涵就是在信願的基礎上一心念佛,這才是往生的正因。跟它相違的貪戀輪回的心,散亂放逸的心,精力分散、不夠專心等等,都要徹底斷除。所以,每個人在這些方面都要警醒,頭腦要冷靜。現在就要開始改掉自己心上的毛病,這是最重要的。我們說一千道一萬,都是希望你能夠把自己的心改好,能夠稍微有一些轉入到修行當中,這樣往生、解脫才有希望。否則說得再好,自己做不到也沒有大的意義。所以最遲也要從現在開始,以智慧看破世間的享樂,確定好目標——往生極樂世界,之後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地修集淨業資糧。只要肯在這方面下大的功夫,即生往生就很有希望了。

  ----------

  [1] 以上公案全部出自《淨土聖賢錄》

  [2]《荀子·勸學》:“蚓無爪牙之力,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脆而二螯,非蛇鳝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往生之路 第七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