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往生之路 第四講

  往生之路 第四講

  通過前幾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從現在開始,必須讓自己時時提起去西方極樂世界的念頭,這樣訓練純熟後,臨終時才能有把握順利往生。但是,現在我們還在娑婆世界當中生活,就不得不面對這個世界上的人、事等等。既然如此,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在遇到一切境緣的時候,以及在所有的時間當中,都能提起求往生的心?或者說,我怎樣才能利用自己遇到的一切境況來修集淨業資糧呢?

  上節課我們針對一天當中的不同情況,跟大家交流了串習出離心、求往生心的方法。今天我們從總的方面,也就是境緣上的——逆境和順境,以及自己的時間情況——忙時和閑時,來講講該怎樣警策自己,串習出離心,培養信願行。

  逆境警策

  什麼是逆境呢?比如說出現了病障、魔障,種種不如意的事等等。這時候我們就要提醒自己,我最終的歸宿是極樂世界,所以在輪回世間裏碰到的這些逆緣,反而成爲我往生極樂淨土的順緣。人處在順境當中,不容易生起求生淨土的心,現在我遇到了麻煩、不順心的事,正是促進自己增上信願,精進念佛的大好因緣,真是求之不得!

  比如說生病了,你應該很歡喜,要知道,這又是在提醒自己,抓緊時間准備往生資糧。如果沒生病,身體很好,很可能會把精力用在追求飲食、男女方面。現在病了,正好可以避免很多放逸、散亂的機會。並且可以這樣想:依靠世間的醫藥,雖然暫時能夠緩解病痛,但是沒辦法解決根本問題。因爲這個身體就像毒瘡一樣,是百病的巢穴,無量衆苦的生處。只要還生在這個世間,就擺脫不了這樣的有漏色身。所以你要想,有這個身體太苦了,我今生結束後一定要從蓮花中化生,獲得無有衆苦的清虛之身!所以在生病的時候,要更懇切地發起求生極樂世界的願,一心歸命阿彌陀佛,並且要更加用心地念佛。即使是死緣現前,也不應恐懼不安,而應當歡喜,正好可以早點往生極樂世界!

  如果是遇到其他一些不如意的事,就要想:只要還在這個娑婆世界,就會時時刻刻被業和煩惱束縛,對于五濁惡世的衆生而言,依靠自力獲得解脫又是相當的難以成辦。但是只要對阿彌陀佛有信心,有求生極樂世界的願,再加上肯用功念佛,就很容易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往生之後,惑、業、苦等的一切過患就再不會現行了,從此永遠受用聖法樂。所以我一定要往生到極樂世界!像這樣,遇到一些逆境的時候,就要警策自己,增上求往生的切願。

  比如說,自己經濟上遇到困難,可以想:在這個娑婆世界活的這麼艱難,連養活自己都有困難。收入這麼少,開銷又那麼多,生活、工作、人際交往等等各方面的事又是那麼的複雜。我一往生極樂世界,就沒這些事了,所以我今生一定要往生,要抓緊時間念佛。

  或者子女不聽話,發生家庭糾紛,就要想到,輪回裏的業緣太多,牽纏太多,自己的身心總是被束縛,始終無法獲得自在。而往生後就不再有束縛了,最終心能得到究竟的自在,所以我必須要往生西方!

  再比如有人罵自己,一想,唉!這是我往昔的惡業成熟了,這個五取蘊恒時被煩惱種子跟隨,隨時有可能現行,對治的力量又那麼薄弱,所以難免造作種種惡業。如果下一世沒有遇到佛法,很可能造下更嚴重的罪業,就會招致更多的痛苦。所以我此生結束後一定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徹底擺脫惑業的牽纏!

  總之,所謂“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娑婆世界的事大多是不盡人意的。在面對這些時,一方面不要像世俗人那樣,悶悶不樂,一籌莫展。甚至沒心思念佛,提不起修行等等。而是要以這些事來激勵自己,警策自己更加精進地修集往生資糧,爭取早日往生西方。另一方面對于世俗之事,自己的心不要太在意,太執著,否則只會給自己增加更多的痛苦。《羅狀元醒世詩》中說:“與其十事九如夢,不若叁平兩滿休。”意思是說,與其在十件事中,有九件事做得非常成功、圓滿(其實也是像夢一樣本來不真實),不如基本能過得去就結束它。也就是在世間很多事上打妄想,都是像夢一樣,毫無意義。不如能放下就放下,踏踏實實地做好必須做的事,不要過于追求,要學會知足。

  順境警策

  在生活中遇到順境的時候,也要警策自己,不要被暫時的假相蒙蔽,忘記自己真正的歸宿。因爲在順境當中,人的心容易忘失正念,不容易發起出離心。這時更需要提醒自己,不要迷失、不要忘記回歸極樂故鄉的路。其實這個世界上人們喜愛的所謂順境,都不過是一場鬧劇,到最後什麼也得不到。

  比如現在擁有很多的財富,有好的房屋,或者具有較高的聲望、權力等等。這時要提醒自己,不要被暫時幻化一樣的安樂迷惑,這些只是世間的有漏福報,也是無常的,沒有什麼實在的意義。就像《羅狀元醒世詩》中講的那樣:“黃金不是千年業,紅日能消兩鬓霜,身後碑銘空自好,眼前傀儡爲誰忙?”這就告訴我們,世間人用盡一生追逐的名和利,它們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先說所謂的“利”,當一個人擁有很多財富的時候,往往會認爲自己已經實現了人生的價值,是非常成功的人。但是要知道,這些只不過暫時滿足一下你的感官和虛榮心而已,到頭來不過是一場空。你看這世界上曾經出現的無數富豪,現在不是一個個都死了嗎?他們的財産能留到幾時呢?同樣,你現在擁有再多的財富也不可能留存千年,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你只能慢慢地變老,一步步走向死亡。再說所謂的名譽、聲望等等。有一部分人對于財富不是很在意,唯一追求萬衆矚目,美名遠揚。但是,這些又有什麼實在的意義呢?不過是你死了以後,世人會在你的墓志銘或者功德碑上多刻幾行贊頌的文字而已,你自己又能得到什麼呢?所以說,現在這麼辛苦、這麼努力地把自己塑造成別人心中的完美形象,一輩子活在別人的舌尖上,又是何苦呢?總之,爲了那些虛名假利,一生忙忙碌碌的,多麼不值得!

  再比如,有的人對于名利等不是特別執著,就是對于親人、朋友等等特別的眷戀,怎麼也放不下。由于前世善緣的感召,或者遇到特別情投意合的人,心裏就想和他長相厮守,永不分離;或者特別喜歡家庭的溫暖,喜歡一家人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的感覺等等。諸如此類,自己的心如果沈溺在這些所謂的溫情、幸福裏面,往往極難拔出。這時就要想,這些暫時的業緣表面看起來十分悅意,讓人難舍難分,但是就是這些所謂的美好,會嚴重地障礙我生起出離心,實際上正是我往生淨土最大的障礙!所以我不能再貪執這些世間的眷屬,要想就想極樂世界的法友。就像《西齋淨土詩》中說的那樣:“同居善友應懷我,已築浮圖欠合尖。”其中“浮圖”指佛塔。意思是說,我要常常想到西方的善友,想到他們應該會經常憶念我。很多道友已經往生到極樂世界了,他們正在那裏看著我,盼著我能早點過去。就像正在建一座塔,只剩塔的頂端還沒建好,完成這一點就可以竣工了。同樣,我的淨業資糧還差一點,只要我現在抓緊時間,更精進地念佛,很快就能完成往生極樂世界這件大事了。

  另外,像是在學業上取得了成就,找到好的工作,和心愛的人結婚,事業有成,以及各種各樣的享樂等等,仔細想想哪有什麼真實的意義呢?不過是暫時欺騙感官,蒙蔽分別心的幻境,到頭來還是一場空。對後世和解脫絕對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只是我們過去太愚癡,一直有一種虛妄的幻想,總以爲在這些當中能出現真實的安樂。所以我們總是對于學業、愛情、事業、財富、地位等等抱有很多的希望。你把希望寄托在這些虛幻、苦性的法上面最終絕對會落空。

  像這樣,把整個婆婆世界的事全部觀察一遍,根本找不到一個安樂自性的法,人們再怎麼包裝、再怎麼吹捧,也改變不了它苦的自性。如果對于世人追逐的功名利祿、男歡女愛、聲色享受等等,你認爲這些純粹就是苦,任何輪回的事物放在你面前,你都不要。就像當年釋迦佛要出家的時候,父王給他什麼,他都不喜歡,都不要,唯一選擇解脫之道。什麼時候你也生起這種決心,就說明你確實不貪戀輪回了。就像我們修苦谛時用的比喻那樣:有個小孩要吃糌粑,所以無論母親給他生蔓菁、熟蔓菁、幹蔓菁等等,他都不要。因爲無論做成什麼樣,都只是蔓菁,不是糌粑,所以他一直不想要。這意思是說,我們在面對輪回中的安樂時,就要作意:這是輪回,這也是輪回,統統是苦,所以我全都不要。像這樣的厭離心必須要有。

  反過來說,極樂世界裏的一切都好。無論是地、水、花、樹、鳥、樓閣、虛空、光明、音聲等等,沒有一個不好的。因爲那裏的一切都是從佛的妙心中變出來的,都能賜予極大的加持。打比方說極樂世界的鳥,它們都是阿彌陀佛的神力變現出來的,所以完全能夠相應你的心,演說各種微妙法義,開示萬法的真相。而且,隨著你修行境界的增上,它演說的法義也會越來越甚深。因爲阿彌陀佛示現的任何一個方便都是可深可淺的,都有外、內、密、極密的不同加持。你的心越清淨,得到的加持就越大。下至一滴水、一朵花都具有無限的功德,你通過任何一法都能入于最圓滿的境界當中。這一切絕對不會落空,不會欺騙你。所以說,極樂世界裏的一切都是極其不可思議的,一一都是圓明具德,與佛無二無別。就像在《往生論》中講的那樣,極樂國土中的一切都是第一義谛妙境界相。這些最終都可歸納在真實智慧無爲法身之中。也就是說,極樂世界裏的任何一法,都能使我最終現前究竟法身。這樣對于殊勝無比的極樂世界看清楚後,怎麼能不希求呢?

  像這樣,對于娑婆世界和極樂世界的狀況作對比,一定要堅定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決心。一旦你有了這樣的決心,再遇到任何順境都不會有二心了。也就是你心裏非常清楚,這個娑婆世界裏的一切順境都是魔障,耽著它們會障礙我往生。如果我的心被這些欺騙,就會失去究竟的利益。所以,娑婆世…

《往生之路 第四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