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夢見往生的親人境界不好,怎麼辦?

  夢見往生的親人境界不好,怎麼辦?

  

  海濤法師開示:有可能你的媽媽惦記女兒,即便生天了,也還要回來看看你。媽媽就算是中陰身,做鬼也會來看女兒的。這是一定的,沒有一個媽媽不愛子女的。我想,最重要的是做女兒如何報父母恩,就算是你的媽媽生天了,你還要繼續超度,爲什麼?因爲生天也會輪回,六道也是苦的,所以,我們要期望媽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能夠究竟解脫乃至成佛。就算媽媽往生淨土了,你也要不斷的回向,因爲媽媽還沒有成佛。所以,我們希望母親能夠成佛,以這個心態來希望所有衆生都能成佛。

  所以我想,不見得一定要去問通靈的人,媽媽現在境界如何?只要你盡心的爲你的媽媽做功德,把功德回向給她,願她最終成佛,這是最重要的。以對待自己媽媽的心,來對待一切衆生,這就是大乘佛教(最圓滿的)。

  一般我們都是會去問媽媽現在如何了,知道是生天了,就會覺得沒事了一樣,不用超度了。搞不好你問那個通靈的是騙你的,左問一個右問一個,每個答案都不一樣,到底要信哪一個?

  問題就是如此,有時候執簽(佛教占蔔的一種,在臺灣很流行)也會亂跳,奇怪。所以,這個情況,如果你確實想知道,還不如按照《地藏經》,誦《地藏經》,念地藏菩薩名號,替媽媽做供養,也許你就有機會就能了解到媽媽的境界,也不一定。但是,我想,依佛教不是提倡大家一定要去了解人死後的境界如何,但是你要相信,只要你有真心替媽媽在修行、做功德,回向你的親人,他們一定得到利益。他一定非常的感覺到歡喜。

  我想我們學佛,希望各位真實得到佛法的利益。真實得到快樂。真實不要有痛苦。超越痛苦最究竟的方法,就是思維空性,如果你有覺得一個"我"在受苦,"我"在生病,"我"在被別人罵,"我"在被別人愛……,那你永遠都會痛苦。佛教解脫的精髓,就是空性,根本沒有一個真實永恒的我,我們這個"我",是假的,虛構的,自以爲的"我"。因爲從小的教育就讓我們分的很清楚,我是男人,她是女人,我穿褲子,她穿裙子……,從小就被設定成了一個假的"我",但是真正的"我"在哪裏呢?你要去思維啊,按照經典去找。真實的我,其實是不存在的,我的存在只是一種假合,一種因緣和合才有這個"我",如果沒有空氣、沒有水、沒有陽光、沒有父母怎麼會有我呢?這個"我",是因緣和合的。無自性的,跟花一樣,水一樣,佛像一樣,法會一樣,紙一樣……,都只是暫時存在的,只是人跟紙不一樣,人有情識,這個情識真正的面目就是佛性,但是如果你不了解佛性,你會把你這個"我"當作一個貪、嗔、癡,我愛、我恨、我快樂、我痛苦……,你就輪回,就選擇痛苦了。

  

  所以各位要找到真正的幸福,你要找到自性,找到空性。你就能夠找到幸福。至少今天晚上,各位在場的都找到幸福了,爲什麼?因爲從慈悲可以找到自己。我們去幫助衆生,去養老院,各位多去照顧不認識、生病的人,去救流浪狗……,能夠去關心別人,你就可以找到一個可以慢慢接近佛性的菩提心。

  

  所以我想,肉體的存在,家庭的關系,是暫時的,會變化的。所以我們要找到自性,才能夠脫離輪回。站在小乘,認爲輪回就是苦,所以貪、嗔、癡是輪回的因,所以他要持戒、出家、修禅定,消除貪、嗔、癡,不再輪回了。但是站在大乘,很容易,"萬法皆空",貪、嗔、癡本體也是空,所以根本沒有一個我去消滅貪心、嗔心、癡心,你就這樣不斷的去關照思維空性,現在存在的就是衆生的苦,所以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幫助衆生、利益衆生。對于自己,得癌症也好,快樂也好,它只是一個幻像。如幻如化的感受,千萬不要執著感受。男人執著事業成功的感受,女人執著感情的感受,那你會很痛苦的。所以,念心經,"無受想,色、受、想、行、識",沒有物質的外表,也沒有感受思想、行爲、感情,這只是一個像垃圾堆一樣聚合的、五蘊和合的,你要不斷的思維,"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慢慢你就進入無我,慢慢就可以解脫。

  

  但是雖然你已經了解"無我",可是很多人還不知道,他們都還在追求得博士、當董事長、結婚、小孩繼續做博士啊……,都一直在追求,但是很恐怖,天不遂人願,很多事情一旦發生,永遠都不安心。所以衆生好可憐,追求虛假的東西,乃至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他們把快樂建立在玻璃般的平臺上,建立在水泡裏,這是會隨時不見、消失的。所以我們要對這些可憐的衆生,不分宗教的,生起大悲心。所以我們要弘揚佛法,要利益他們。今天我們超度鬼道、地獄道,幫助動物畜生道,跟他們結緣,讓他們暫時得到快樂,你還要發願,生生世世要度他,直到他成佛。並不是今天法會結束了,跟他們(它們)就沒有關系了。雖然今天法會結束了,但是願我們能跟他們建立永恒的關系,直到他成佛。要發起這個願。

  

  沒有執著的愛情,只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永恒的愛。不要追求世間短暫的愛情,那是苦的,釋迦牟尼佛的愛,永遠都存在,所以釋迦牟尼佛的生命永遠都存在。阿彌陀佛的愛也永遠都存在。那是一種智慧、慈悲的愛。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阿彌陀佛的偉大、力量,當你念佛,阿彌陀佛的愛就來加持我們,所以每個人都可以擁有這種永恒的、偉大的愛。我們應該去追求這個,引導你的先生、太太、家人、父母,去追求永恒的愛,慈悲。永恒的生命,智慧、空性。這是最重要的。我想這是我們修行的意義之所在。

  

  文章摘自講座:2013海濤法師_馬來西亞新山柔佛_佛學問答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