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七講話 第六集 第叁期 第叁天 孝親有道持戒念佛

  佛七講話 第六集七十九年第叁期

  第叁天 孝親有道持戒念佛

  無論出家在家,念佛求往生,必須孝養其父母。尤其出家衆,是爲大孝。孝養父母,有其道理,應該勸父母持戒念佛;如果僅僅供養父母衣食,不能算孝。

  因爲孝有四種,總說起來,于父母有利益,稱爲孝。利益就分四種了。第一種,現前得益,後世不得益。第二種,現前得益,後世也得益。第叁種,現前不得益,後世得益。第四種,現前不得益,後世也不得益。

  四種當中,兩種爲孝,兩種不孝。如果現前得益,後世得益,是孝;現前不得益,後世得益,也是孝;如果現前得益,後世不得益,不孝;現前不得益,後世也不得益,不孝。總說起來,後世得益,是爲孝。無論現前得益不得益,皆稱爲孝。什麼原因呢?後世得益,終成無上佛道,所以是大孝。如果現前得益不得益,後世皆不得益,墮落叁塗,所以不孝。

  在家衆如果僅僅供養衣食,是養其色身;如果勸父母持戒念佛,養其慧命。養其色身,容易造業,使父母後來落于苦道;如果養其慧命,成就其佛道,成其法身。

  所以出家重在養父母之慧命。經上說,如果修禅定人,人家布施你衣服,你穿這件衣服得初禅,對方供養你衣服的人,他的福報天天增長,直到你衣服穿破不穿,才停止。更何況二禅叁禅四禅、初果二果叁果四果、無上佛道呢?出家衆有這個機會,在家衆這個機會很少。如果是你得一點點法的利益,譬如小乘的五停心觀,你何止衣服呢?你的身體受之于父母,得福報的第一個是父母。所以出家衆知道盡孝的,可盡大孝。

  在家衆不知道盡孝的,容易給父母造惡業。在家衆總認爲給父母吃點好的,殺只雞、殺只鴨供養他,其實給父母造惡業。要知道人死爲畜,畜死爲人。六道輪回隨業而轉,你只知道孝養你的父母,殺只雞給他吃,說不定這只雞是你前生的父母,隨業而轉,投生到畜生道。你殺你前生的父母給今生的父母吃,怎麼能算孝呢?要知道鬼神受血腥之供都墮落,何況人呢?所以在家衆孝養父母,多是供養色身,止于一個「情念」;出家衆供養父母,供養其慧命,止于一個「道念」。

  父母後世不得利益,有兩種近因,就是起惑造業。你起惑造業,怎麼能稱爲供養父母呢?起惑造業必然受苦報。惑業苦流轉不停,造成六道輪回。持戒就可消滅惑業,念佛往生西方就可不受六道苦報,所以孝親有道,持戒念佛。

  你如果自己能夠持戒念佛,你父母也得利益。根據經上說,七分當中,他得一分。如果你勸父母持戒念佛,七分全得。所以出家也好,在家也好,應該孝養父母。在家的以善心孝養,出家的以道心孝養。如果出家衆不修佛道,在家衆不修善行,于父母毫無利益,不能爲孝。

  或者有人說,我父母沒受戒,也不知道持戒,因爲戒條太繁太多,怎麼辦呢?有十種法,你勸父母修,一切戒具足。意不生貪瞋癡,身不犯殺盜邪淫,口不犯妄語惡口绮語兩舌,一切戒具足了。你不相信打開戒本看,無論五戒八戒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薩戒,都是闡述這十種道理。這是十業清淨,可以成佛。

  十業不犯,就是持戒。意不生貪瞋癡,惑就滅了;身不犯殺盜邪淫,口不犯妄語惡口绮語兩舌,業就滅了。惑業一滅,自然沒有苦。

  如果根據十二因緣說起來,惑滅就破無明了,貪瞋癡就是無明;業滅了就破行;其余皆是苦。惑業苦叁一滅,到那兒去了呢?雖然不落六道輪回,還沒有去處啊!念佛求往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證法性身。怎麼知道呢?無量壽經說過嘛!無量壽經說,彼國衆生皆是無極之體。無極之體就是法身啊!

  大家修念佛,應該起孝養父母之行,如果你得到利益,你的身體受于父母,父母自然受大福報,知道這番道理,怎麼能不至誠懇切念佛呢?

  現在就至誠懇切念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