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七講話 第五集 第四期 第叁天 淨土法門直證實相直入法界

  佛七講話 第五集 七十八年第四期

  第叁天 淨土法門直證實相直入法界

  淨土法門,教理甚深。佛無問自說,並且說,如此法門,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法華經說,諸法實相,唯佛與佛乃能究盡。約諸法來說,佛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約實相來說,說西方,十方皆是西方。爲什麼呢?于一真法界之中,一即一切。所以淨土法門甚深,不是像一般人所料想的那麼淺顯。佛把甚深之法,以大方便來說。

  固然是淨土法門,教理甚深,但是,淨土法門,重行不重解。所以大家念佛的時候,不要把教理放到心裏去思惟。把你了解的一切放下,單提一聲佛號。如果是你念佛期間,還去思惟甚深道理,那都是獨頭意識,是妄想。無量劫來你落入生死,就是這種妄想造成。所以,佛號一起,重于修行,打斷生死流。千萬不可念佛之間還去想道理,想教理。

  淨土法門重于行,行有叁種方便。大家都知道,就是信、願、行。信是信有阿彌陀佛,信有西方極樂。願是願見阿彌陀佛,願生西方極樂國土。行是持念佛名,好象失乳之兒,聲聲呼喚母親。

  信願行雖然是叁種方便,可是攝歸一心。所以大家,一心信阿彌陀佛,一心信念佛即得往生,不作余雜想。一心願見阿彌陀佛,一心願生西方極樂,不作余雜想。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如子呼母,不作余雜想。

  信願行導歸一心,不作余雜想,稱爲善心一處住不動,這也就是善思惟。

  如此法門,和宗門下有相近似之處。禅宗說思惟修,淨土法門就是一心念佛,不作余雜想,近似禅宗的思惟修。

  可是略有不同之處。思惟修的境界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淨土念佛法門所修的是「歸家罷問程」。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是路上風光;歸家罷問程,就是已經回到家中了,不必再問路程了,這種法門,直透本地風光!

  初學念佛,是如此修,信願行攝歸一心。往生極樂以後,也是信願行攝歸一心。究竟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還是信願行攝歸一心。所以古德講,一句佛號念到底。不同其它法門。不須要另換題目。可以直證實相,直入法界。

  本來,在一真法界之中,一切法即一法,沒有差別,因爲衆生根機高低不平,佛才說無量法門。無量法門,即是一法;一法,即是無量法門。無量法門爲諸法,一法爲實相。無量即一,諸法實相;一即無量,實相諸法。 

  大家念佛之間,以行爲主,不可思惟其理。你起思惟心,皆是生死流。只許你攝心念佛,心外更無一法。

  思惟教理,是引導你修行,修行若起,千萬不要再思惟道理了。

  大海水無量無邊,牛飲一鬥,蒼蠅喝,只喝一滴,都得飽滿。大家念佛也是這樣,各隨其量,各盡其力,能攝取多少,攝取多少。

  總要知道,一心生萬法,萬法歸一心。雖入萬法,不可執著,如果你還思惟道理、執著的話,是遍計執。不執著,一心修行念佛,直入實相。古德說,念佛法門,可以直入無爲。直入無爲就是直證實相,直入法界。

  如此法門,甚深究竟,佛以大慈悲心,以大方便來說。

  所以大家修的時候,佛號一起,一切雜念皆消。不念余法,只念彌陀。所以,這個法門,也近似禅宗的思惟修,可是比思惟修方便究竟。證的果位很深。經上說,彼國衆生,多有一生補佛處者。一生成佛,豈得不深?

  今天講到此地,現在大家開始念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