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講話 第五集七十八年第叁期
第二天 一心不亂願見彌陀願生極樂
念佛要求一心不亂。佛說持念佛名,一心不亂,即得往生。
一心不亂,非常究竟圓滿。可是念佛法門有大方便,是佛大慈悲心所出。
持念佛名,就是一心念阿彌陀佛名號。念阿彌陀佛名號之時,一心願見阿彌陀佛,一心願生西方極樂。不受其它的余雜念所幹擾。這便是一心不亂入手的功夫。
平時忙中閑中皆一心不亂。一心持念阿彌陀佛名號,一心願見阿彌陀佛,一心願生西方極樂世界。對娑婆的一切要認識無常,莫生貪戀心。無論別人稱贊也好,毀謗也好,我還是一心持念阿彌陀佛名號,一心願見阿彌陀佛,一心願生西方極樂。
在世間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這樣。所謂念茲在茲。病痛的時候,不要光哭喊叫,也不要把一切希望寄托在醫師身上。總要不忘持念佛名,求願往生,願見彌陀。
別人說其它的佛,縱然好,我還是念阿彌陀佛;別人說其它的法門好,我還是求願往生西方。以此決定心,一定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如果信心不堅,願力不強,不得往生。
這是一心不亂入手處,最方便,大家要記住。如果你叁心二意,不得往生。不是阿彌陀佛不慈悲,不接引。願力、信心不堅。
所以一心不亂,下手很容易。可是究竟處,非常究竟圓滿。所以古德說,念佛法門行易而證深。
我們現在試著說一說,一心不亂究竟處。念佛名號的時候,心中無有雜染,稱之爲無念。以沒有雜染心念佛號,至誠懇切。至誠懇切求見彌陀,至誠懇切願求往生。念佛號稱爲念。如此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就會歸一心。
所以古德說,清珠投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入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沒有雜染心,是自心之體;一心起佛號,是自心之用。這樣,由體起用,用全歸體。由體起用,那個用就是智德;用全歸體,那個體就是斷德。自心清淨爲體;佛號充滿爲用。由體起用稱爲全性起修;用全歸體稱爲全修在性。我們就知道,性修不二,就是一心不亂。
心中沒有雜染念,稱爲不善法不生;心中佛號充滿,稱爲善法不滅。不善法不生,可以證斷德,斷德圓滿成就,就斷六道輪回;善法不滅,究竟處就是無上佛道,就是佛的智慧。
所以一心不亂,是究竟圓滿。可是念佛門中,下手處非常簡便。佛以大慈悲心,以大方便流出。阿彌陀經說,善男子、善女人稱念阿彌陀佛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叁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此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前來迎接。此人心不顛倒,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所以念佛法門,行易而證深。一心不亂,雖然是非常地深,所謂甚深微妙法,可是從一聲阿彌陀佛名號當中,就可得到。
所以大家念佛的時候,要單提一聲佛號。一心求見阿彌陀佛,一心願往生西方極樂。
佛七期間如此用功,回家後也如此用功。不管你讀書、教書、作生意,只要工作一有空閑,就一心念阿彌陀佛名號,一心願見彌陀,一心求生極樂。莫讓世間法亂了你的心。知道一切世間法皆是無常的。
念佛人處于世間要隨緣而過。諸惡不作,衆善奉行。念茲在茲,不忘彌陀。
念佛法門,雖然經上說,臨命終時十稱佛號,即得往生。那是佛慈悲願力,大方便。十稱佛號往生者,蒙佛接引,也要有善根因緣。如果沒有善根因緣,臨命終時,不遇善知識,無人助念,就忘記念佛了。所以臨命終這十念,固然可以往生,像這種好的因緣,千不得一。
所以要靠大家平時用功,總教他一心不亂,不染世間法。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名號,一心願見彌陀,一心求生西方。如此決定心,必現決定境。
所以大家記住,一心不亂,功德無量。究竟處就是佛果位。所以行易證深。
如此法門,是方便中之大方便,是約其入手容易而說;是圓頓中之最圓頓,是約其證果極深而說。
希望大家珍重!珍重!
現在開始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