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十一課(叁)妄念之規律與細直視調伏妄念之辨析

  聖者言教 第十一課(叁)妄念之規律與細直視調伏妄念之辨析

  我們在座的很多弟子已經修完正行,那麼我們在以後的修行過程中,是否可以單純依法調伏自己的內心呢?當然對于見解很高者,也就是能執受本體者,妙力起現一切之相均爲本體之莊嚴,時時處于安住調伏妄念之中,此時無論起現什麼念,都不會構成障礙。若具有這樣的見解,當然不需要調伏的過程。但此時尚需細致觀待,即便有時有這樣的感覺,我們真的能做到時時護持這樣的見解嗎?

  如今很多修行者都認爲成熟口訣法已經修完了,所以當妄念生起的時候,可以直接安住在妄念的明了當中,此時妄念會自地消失。這樣修行可不可以?對于見解已達到緣起性空者,當然可以。但要記住,我們所說的緣起性空不是意識改造的緣起性空,而是在修行過程中,已經赤裸出緣起性空之見解。此時的調伏方便,就是細直視調伏妄念。但若沒有赤裸緣起性空之見解,即便這樣走一個過程,也叫做妄念之規律,而不能稱之爲調順煩惱之方便。兩者妄念消盡有所相似,但是最大的區別在于前者爲調伏,後者爲掩蓋、壓製。調伏是斷除煩惱的異名,而壓製雖然臨時沒有産生煩惱,但是煩惱仍舊存在。

  依靠後念壓製前念,就像拿一塊布把我們眼前的東西遮住一樣,雖然臨時眼前看不見這些東西,但當這塊布被拿掉的時候,下面的東西仍舊存在。斷除好比把下面的東西一一拿走,當我們看不見這些東西的時候,這些東西真的已經不存在了。所以妄念之規律和細直視調伏妄念,雖然表面相似,實質上卻有天壤之別,絕不能攪雜在一起。若不知辨析而盲目修行,我們的見解永久不會進展。

  之所以著重講解這部法,不僅僅因爲你們平常修行中可能會高攀這樣的法,甚至往昔我在修行過程中也想過,當意識到妄念生起的時候把心安住下來,這樣多殊勝、多輕松啊!但要記住,在沒有完全赤裸緣起性空見解之前,這都叫做妄念之規律。我們先舉個例子,前念是嗔恨心,後念自然安住的時候,“我要安住”是另一個念,有情衆生的妄念只能一心一用,當後念生起時,前念消失是妄念的規律,而不是後念的力量。

  可能有些人覺得不服氣,因爲安住的時候沒有起心動念。我們平常在印證見解的時候講過,過去的妄念消失、未來的妄念沒有産生之前,中間會有一個空性的無念狀態,無論護持時間長短,實際上仍舊在第八識阿賴耶識之中。因爲此時還能産生後念,後念是靠什麼産生的呢?當然是第八識習氣。修行中我們真的需要細致一點。若修行不細致,不能辨別這些細微的差異,見解怎麼能增長呢?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