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十一課(十一)聞法六垢之不希求正法

  聖者言教 第十一課(十一)聞法六垢之不希求正法

  聞法六垢的第叁垢,是不希求正法。

  在聞思修的過程中,由于各人對法的力求心不同而呈現不同的加持。比如這次聽法時,如果想反正我只是個居士,以後也沒有給他人講法的機會,所以懂多少算多少。如果你的力求心是下品,你只能得到下品的智慧。求法期間也一樣。若對法的力求心不強,就只能得到下品和中品之智慧。若能帶著強大的力求心,發願無論導師講什麼法,我都必須圓滿通達,最終你能得到最上品的智慧。

  我們在生活中教育孩子也一樣。如果做父母的不求上進,對兒女沒有要求,兒女能學多少就學多少,尤其信仰佛教後,想到一切都靠自己的緣分,如果沒緣分,學不學習也沒什麼區別。一旦父母有這樣的想法,兒女的力求心也就不高了,考試的時候決定不會考高分。所以這方面我們應該注意培養兒女的力求心,但最終得到什麼結果,是他的緣分,要隨緣,不能強求。這裏需要辨析的是力求心和貪心。力求心是一種沒有貪婪的積極向上的心態,發心屬于出世間,而貪心完全是輪回之因,是追求解脫者需要斷絕的。這些都是一門智慧。

  我們在聽法修法的時候力求心必須要強,這樣才能達到上品之智慧。我們可以看到,在高原地方,同時到亞青寺或者其他學院求法的人,力求心很強的人,即便沒有完全圓滿心願,但總的來說,他的智慧決定有很大的進展。而力求心弱的人,想到人終究得死,活在世上也就是混時間,所以第一次上高原的時候什麼樣,過一段時間還是什麼樣,沒有進步。甚至有些人還會打妄語,說自己修行還不錯,只是口才不好,但這已經充分暴露了他的缺點,可能力求心不高。

  但這裏還要注意一點,內心有這樣的願望和力求心是好的,但是行爲上決不能極端。如果行爲極端,可能得到的結果並不理想。就像想飛的人,在不能飛的時候,最好踏踏實實練習飛翔的本領,而不是真的爬到高樓上去飛。

  對法的希求心,是我們求法、修法的動力,如果對法的希求心不強,是得不到法的,因此無論聽法、修法都要發願,我必須把這個法學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