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經隨身剪輯 四、解脫的聖者

  四、解脫的聖者

  什幺是解脫?佛陀講的解脫,不必是什幺神秘經驗。雖然語言、文字,難以完全表達,但透過語言、文字的傳達,即使是平常的凡夫,也可能得以領會二、叁。

  試著去體會解脫聖者的境界,就好比嘗試在心中建立起一座燈塔,用來指引著修行的方向,以免誤入歧途。

  30.貪欲永盡,鎮恚永盡,愚疑永盡,一切諸煩惱永盡,是名涅槃。(雜·四八九)

  ※能永遠離開貪、鎮、疑、煩惱的苦迫,就是佛陀講的解脫;就是涅槃了。

  31.于一切見,一切受,一切生,一切我、我所見,我慢,系著,使,斷滅、寂靜、清涼、真實,如是等解脫,生者不然,不生亦不然。猶如有人于汝前然火,薪草因緣故然。若不增薪,火則永滅,不複更起,東方、南方、西方、北方去者,是則不然。

  色、受、想、行、識,已斷,已知。斷其根本,如截多羅樹頭,無複生分,于未來世永不複起。若至東方、南方、西方、北方,是則不然,甚深廣大,無量無數,永滅。(雜·九五四)

  32.譬如燃燈,因油因炷。彼若無人更增益油,亦不續炷,是爲前已滅訖,後不相續,無所複受,是謂第一正慧,成就第一真谛處。(中·一六二)(分別六界經)

  ※自我中心、主宰欲、有屬于我的、自我存在的傲慢、黏著、煩惱等等的錯誤見解與行爲都斷除了,就只有寂靜、清涼、真實了。此時,一旦組成這一輩子的五蘊分散了,就不會再有一個新的五蘊聚集了。這樣的解脫,已經離開生與死的行列,就如同不再添加燃料,火終于熄滅了一樣。如果,再回過頭來說,這樣解脫的聖者還會再生,或不會再生,都不恰當了,就像火熄滅了,還找得到火的蹤影嗎?或許,火的影像還存在人們的腦海裏,栩栩如生,有人姑且稱之爲「妙火」,然而,那也只是凡夫的回味與執著罷了。火,終究還是熄了。

  修行,就是要弄清楚什幺是「燃料」,然後學習如何讓自己,停止去加「燃料」。

  33.若彼因、彼緣、彼行,無余行滅、永滅已,如來于彼,有所記說,言:有後死,無後死,有無後死,非有非無後死耶?(雜·九五一)

  34.諸慢斷故,身壞命終,更不相續。如是弟子,我不說彼舍此陰已,生彼彼處。所以者何?無因緣可記說故。欲令我記說者,當記說:彼斷諸愛欲,永離有結,正意解脫,究竟苦邊。(雜·一O七)

  ※解脫的聖者,連覺得不比人差的細微慢心,都斷除了,其「識」不再去攀緣色、受、想、行,組成下一輩子(下一個五蘊)的因緣條件沒有了,已經離開了一般的生死概念,哪能再去說死後的有無呢?只能說他斬斷了所有的愛欲,永遠地離開了煩惱(有結),真正地脫離苦海了。欲愛(貪),延續著生命之火,燒出無盡的苦迫。

  35.若有比丘,彼七識住及二處知如真,心不染著,得解脫者,是謂比丘阿羅

  诃(漢),名慧解脫。若有比丘,彼七識住及二處知如真,心不染著,得解脫,及此八解脫,順身作證成就遊,亦慧觀諸漏盡者,是謂比丘阿羅诃,名俱解脫。(中·九七)(大因經)

  ※八解脫,是八種不同深度的定法,也是四禅定外的另一種定法分類(請參考《空之探究》

第一章·第十節
,印順法師著)。七識住及二處,是所有執我衆生,九個不同生命活動的型態,也是九種不同的生命世界。

  慧解脫,是心不染著的解脫聖者,對衆生染著的生活型態,有正確的了解與超越,但沒有入初禅的能力。俱解脫,是心不染著,而又有入甚深禅定能力的解脫聖者。

  36.何等爲須陀洹果?謂叁結斷。

  何等爲斯陀含果?謂叁結斷,貪、恚、疑薄。

  何等爲阿那含果?謂五下分結盡。

  何等爲阿羅漢果?謂貪、恚、疑永盡,一切煩惱永盡。(雜·八O九)

  37.身邪結:計身有我,生吾我之想,有衆生想,有命、有壽、有人、有士夫 、有緣、有著。

  疑 結:所謂有我?無我?有生?無生?有我人壽命?有父母?有今世?後世?有沙門?婆羅門?有阿羅漢?有得證者?

  戒盜結:我當以此戒,生大姓家、長者家、婆羅門家,若生天上及諸神中。

  有此叁結,系縛衆生,不能從此岸至彼岸。猶如兩牛,同一轭,終不相離。(增·二一叁)

  ※叁結,是指身見、戒取、疑。

  五下分結,是指叁結加貪欲、鎮恚。

  須陀洹果,又稱初果。

  修學,如果能到達初果的程度,以後必定朝會向解脫,勇往直前,不會再走入歧途。所以,經中以「必不墮惡道,定正趣叁菩提」來形容。

  初果,是修行上的一個重要標竿,是凡是聖,從此區隔。破叁結,是證初

  果的必要條件,叁結中,隱隱然都透露出,是對邪見的執著。

  修行者,當常以叁結的內容,來作爲思惟與反省的素材。

  38.如芬陀利生,雖生于水中,而未曾著水,我雖生世間,不爲世間著。(雜·一一六O)

  39.猶如青、紅、赤、白蓮花,水生水長,出水上,不著水。如是,如來世間生、世間長,出世間行,不著世間法。(中·九二)(青白蓮華喻經)

  40.如來出現世間,又于世界成佛道,然不著世間八法,猶與周旋,猶如淤泥出生蓮華,極爲鮮潔,不著塵水,諸天所愛敬,見者心歡。(增·叁八八)

  ※蓮華,出淤泥而不染。這是解脫的聖者,在這個世間的最佳寫照。

  世間八法,就是利、衰、毀、譽、稱、譏、苦、樂,請參考本《剪輯》第一五一條經文。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