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經隨身剪輯 二、守護

  二、守護

  眼、耳、鼻、舌、身、意,是我們全部的感覺器官,在佛教的經典中,稱之爲「六根」、「六情」或「六內入處」。

  色、聲、香、味、觸、法,分別是六根所認知的對象,佛教經典中,稱之爲「六塵」,或「六外入處」。

  六根與六塵,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身心活動的舞臺,所以經中說,這就是我們的「世間」了(《雜·二叁叁》、《雜·二叁五》經)。六根,是我們與外界交通的第一道門戶,情感上的雜染與煩惱,大多從這兒開始,而凡夫、聖人的差別,也從這兒,就開始顯出不同了。修行,就當從守護六根──第一道關卡,開始用心吧!

  8.不調禦六根,不密守護而不修者,必受苦報。(中·一五叁)(須閑經)

  9.弊魔波旬,恒在汝後,求其方便,壞敗善根:化極妙奇異色、聲、香、味、細滑(觸)之法,欲迷亂(汝)。(增·四叁)

  ※波旬,是傳說中,專門與修行者作對的魔王名字。其實,這也可以看做是:自己長久以來,根深蒂固的錯誤習性。就是因爲這些錯誤的習性,讓我們一直馬不停蹄地,追逐著自以爲是美妙的東西。從表面來看,魔在身外,引誘著六根,啃齧著人們向善的意志(善根)。

  10.凡夫之人,若眼見色,便起染著之心,不能舍離;彼已見色,極起愛著,流轉生死,無有解時;六情亦複如是。

  世尊賢聖弟子,眼見色已,不起染著,無有汙心,即能分別此眼是無常之法,苦、空、非身之法;六情亦複如是。(增·叁四四)

  ※在臺灣,有一句俚語:「內神通外鬼」。身外的魔,也還要有內在的魔相呼應,才有戲唱。染著的心,就是內在的魔。解脫的聖者,由于心中沒有染著,明白世間存在的一切,總是隨著所構成因緣條件的變化,而改變著(無常),既找不到永恒不變的真我──非我(非身),同時,也沒有什幺,是可以被捉得住的(空),所以,終究要讓意圖擁有的人,感到失落而痛苦的(苦)。所以,聖者們對從六根接收進來的資訊,一開始就能保持如其事實地了知,不會夾雜著自己的意思,自我中心地去添油加醋,做二次加工,中第二只毒箭(請參考本《剪輯》第二七條經文)。而凡夫,因爲有著一顆染著的心,所以,在六根接觸六塵時,會不自覺地,就生起了五花八門的染著,日複一日的。

  11.甯常眠床,不于覺寤之中思惟亂想;甯以燒鐵烙眼,不以視色興起亂想;甯以錐刺壞耳,不以聽聲興起亂想;甯以熱鉗壞鼻,不以聞香興起亂想;甯以利劍截舌,不以惡言唣(粗)語墮叁惡趣。是故,當將護六情,無令漏失。(增·四五九)

  ※烙眼、壞耳、壞鼻、截舌,都不是重點,重點在強調「不起亂想」!不起亂想,就是不做二次加工;不做不實在的想象(幻想),自編自導。

  12.守諸根,常念閉塞,念欲明達,守護念心,而得成就,恒欲起意:若眼見色,然不受相,亦不味色,守護眼根,心中不生貪伺、憂戚、惡不善法,趣向彼故,守護眼根;如是,耳、鼻、舌、身、意。行住坐臥,眠寤語默,皆正知之。(中·一八七)(說智經)

  ※不受相,就是不要讓那些所覺知的影像,老是停留在念頭裏。不味,就是不要老在回味那些甜蜜、美好的感覺。心中常常保有這樣的警覺,隨時隨地,不要讓自己在心中起貪、起憂、起惡念,這就是守護六根,也就是經文「常念閉塞,念欲明達」的含義了。

  13.若專念分別六入,終不墮惡道。

  眼觀此色,見好則喜,見惡不喜,耳、鼻、舌、身、意亦複如是。猶如狗、狐、猴、魚、蛇、鳥六種之蟲,性行各異,所行不同。設複有人取此六種之蟲,系著一處,而不得東、西、南、北。是時,六種之蟲雖複轉動,亦不離故處。

  是故,當念專精,意不錯亂。是時,弊魔波旬,終不得其便,諸善功德皆悉成就。(增·叁四O)

  ※「專念分別六入」,就是對從六根接受進來的訊息,了了分明(當念專精;皆正知之),而且是隨時隨地的(行住坐臥,眠寤語默)。這是修行技巧上,一項重要的守則。

  如果心念能隨時保持了了分明,意不錯亂,那幺,外在的魔,將無機可乘。這就像將狗、狐、猴、魚、蛇、鳥(比擬爲六根)等,六種各有不同喜好的動物,同栓在一個安全處(即:專念于不貪、不錯亂;《雜·二六五》作「身念處」),任它們怎幺動,也還是在那安全處,不會走失,或受到傷害一樣。

  14.郁多羅白佛言:我師波羅奢那說,眼不見色,耳不聽聲,是名修根。佛告郁多羅:若如汝波羅奢那說,盲者是修根不?所以者何?如唯盲者,眼不見色。

  眼、色緣,生眼識:可意、不可意、可不可意,欲修如來厭、不厭俱離,舍心住,正念、正智。

  是名賢聖法律無上修根。(雜·二八一)

  15.緣眼、色,眼識生,叁事和合觸,緣觸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若于此受集、受滅、受味、受患、受離不如實知者,種貪欲身觸、種鎮恚身觸、種戒取身觸、種我見身觸;亦種殖增長諸惡不善法。如是,純大苦聚,皆從集生。

  如是,耳、鼻、舌、身、意、法,緣生意識,叁事和合觸,廣如上說。(雜·二一五)

  16.有六觸入處:眼觸入處、耳、鼻、舌、身、意觸入處。

  于此六觸入處集、滅、味、患、離不如實知,當知去我法、律遠,如虛空與地。

  于此眼、耳、鼻、舌、身、意觸入處,非我、非異我、不相在,作如是如實知見者,不起諸漏,心不染著,心得解脫。是名六觸入處,已斷已知,斷其根本,如截多羅樹頭,于未來世,欲不複生。(雜·二一一)

  ※眼不見色,耳不聽聲,就是修行?就能得到解脫了嗎?不是這樣子的!眼睛,它只是一個感光器官,當一個正常的眼睛,接受到外物的光線反射時,視覺神經,開始作用,將影像傳入腦部,于是就産生了認知(觸)。這就是經中所說的「叁事和合觸」。

  認知,是經由過去經驗,以及依過去經驗所建立的觀念而完成的。所以,如果過去的經驗,或既存的觀念是偏差的、愛染的,那幺,所産生的認知,以及繼之而來的發展,難免也是偏差的、愛染的。在偏差的、愛染的認知之後,情緒(受)、價值判斷(想)、行爲表現(行),也隨後而到。一方面,向外影響著當時的言行,另一方面,在內又成爲累積的經驗,准備影響著下一次的認知。眼見色的過程是這樣,其它耳聞聲、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細滑、意知法,也都是如此。在這一連串的過程中,修行,是要從哪裏下手呢?經中說,當從如實知「情緒」(受)的集、滅、味、患、離(請參考本《剪輯》第十四、十五單元),來消除貪、鎮、疑。而更細微、更澈底的,則是從「認知」(觸)時,就不以自我中心的支配欲,爲出發點(非我、非異我、不相在,參考本《剪輯》第一五二、一五叁條經文):對合于己意的,警惕于貪愛(修習厭離);不合于己意的,警惕于鎮厭(修習不厭離),而離開貪愛、欲染,舍離執著,正念正智。這才是佛法所說的「修根」,才能像斬草除根般地,將煩惱永斷無余,而得到解脫。守護六根,就先從自己情緒的掌握,了了分明做起吧!

  17.若眼見色,不取色相,不取隨形好。若諸眼根增不律儀,無明□障,世間貪愛(憂)惡不善法,不漏其心,生諸律儀,防護于眼、耳、鼻、舌、身、意根,生諸律儀,是名關閉根門。于食系數,不自高,不放逸,不著色,不著莊嚴,支身而已。任其所得,爲止饑渴,修梵行故;故起苦覺令息滅,未起苦覺令不起故;成其崇向故;氣力安樂,無聞(間)獨住故。如人乘車,塗以膏油,不爲自高,乃至莊嚴,爲載運故。又如塗瘡,不貪其味,爲息苦故,是名知量而食。(雜·二七四)

  18.雲何諸根寂靜?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細滑、意知法),不起想著,無有識念,于眼(耳、鼻、舌、身、意)根而得清淨。因彼求于解脫,恒護眼(耳、鼻、舌、身、意)根。

  雲何飲食知節?思惟飲食所從來處,不求肥白,趣欲支形,得全四大。我今當除故痛,使新者不生,令身有力,得修行道,使梵行不絕。猶如脂膏塗瘡,欲使時愈故;重載之車,所以膏毂者,欲致重有所至。雲何不失經行?晝日、初夜、後夜,若行若坐,思惟妙法,除去陰蓋。中夜右脅而臥,思惟系意在明。

  若諸根寂靜、飲食知節、不失經行,常念系意在道品之中,便成二果,于現法中得阿那含。(增·一八O)

  ※修行,是全方位的動員,不論是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細滑、意知法,乃至走路、吃飯、睡覺,處處是修學的道場,應當到處讓自己心中有佛法(常念系意在道品之中)。

  「關閉根門」與「諸根寂靜」,含義是一樣的,同樣是指關閉貪愛的念頭,清除幻想、黏著的幹擾,讓自己保持清淨。吃東西,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了。然而,平常中,也有應當用心之處,那就是吃東西的態度。簡要地來說,飲食當以治饑止渴,恢複精力,以維持一個不會幹擾修行的身體狀況爲准,而不是在求肌肉之健美,身材之動人。所以,講究色、香、味的飲食享受,與太用心思于計較飲食營養,都不算是如法吧!

  19.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于林中,入空叁昧禅住。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汝今入上座禅住,而坐禅。若欲入上座禅者,當如是學:若入城時,若行乞食時,若出城時,當作是思惟:我今眼見色,頗起欲、恩愛、愛念、著不?作如是觀時,若眼識于色有愛、念、染著者,爲斷惡不善故,當勤欲方便堪能,系念修學。譬如有人,火燒頭、衣,爲盡滅故,當起增上方便,勤教令滅。

  若觀察時,若于道路,若聚落中行乞食,若出聚落,于其中間,眼識于色,無有愛、念、染著者,彼願以此喜樂善根,日夜精勤,系念修習。是名于行、住、坐、臥,淨除乞食。

  是故,此經名清淨乞食住。(雜·二叁八)

  ※修行,不謹是全方位的,而且,還是全天候的。不論是居家休閑,或是出門忙碌地討生活,都應該隨時隨地,借著對情緒變化的了了分明,去反省情緒變化的原因,觀察心中是否起了貪欲、愛念、執著。如果察覺到心中起了貪欲、愛念、執著,就當即刻踩煞車回頭,努力設法平息。修行,就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間用心;當下就是。

  

  

《阿含經隨身剪輯 二、守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