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照生死—談佛教的生死觀▪P2

  ..續本文上一頁探討,只有透過體驗因緣的生滅,靠著自己的修持,借著禅定的力量,才能真正尋得,才能真正體悟。例如觀照我們的呼吸,當吸氣的時候就是生,吸到不能再吸而停下來,就是滅;然後吐氣,又進入一個新的生,吐到不能吐而停下來,又是滅。開始再吸氣,又進入生,就從觀照這種呼吸之間的生滅以及它的循環,而體驗到生命生生不息的奧秘。

  愛因斯坦臨死的時候,有人向他說:「你是這麼優秀的科學家,來世還要再當個科學家才好!」他回答說:「才不要呢!來世我要當個修水管的工人。」他的意思,當然不是真正要當修理水管的工人,他只是發現,生命一直研究、探討,一直分析到最小的成分,竟然還有更小的成分與作用無法了解。所以他覺得,雖然揭開了整個自然界很多的奧秘,然而打開愈多的奧秘以後,他愈對真正的奧秘感到不了解及疑惑。

  對人的生命也是這樣,我們學醫,對生命的奧秘沒有切身去體驗,以爲一直用醫學方法解剖下去就可以,結果,解剖到什麼也沒有時,對生命還是完全不了解。所以,對生死的奧秘,只有靠自己去禅修,獲得體驗才有可能真正的了解。

  沒有禅修的人因爲沒有穿透力,不能穿透時間、空間及所有的表相,而執著于眼前的假相。由于這種錯誤的執著觀念,障蔽了我們的視野──神識的視野,使我們誤認爲現在眼前所看得到的,就是有,甚至愚癡的想永遠擁有;現在眼前所看不到的,就是沒有,同時也認爲將來永遠會沒有。所以,才執著「常見」或「斷見」,無法體悟「無常」的真理,無法揭開生死的奧秘,以至經常處在對生死恐懼的煩惱與痛苦中,無法從生死的輪回中解脫。

  因此,我們必須透過禅的修持,以禅定的力量,穿透生死的表相,體驗生命的生死,這樣,我們的生命才能積極光明,才能熱力四散,我們才能活得淋漓盡致,才能輕安、自在、有禅味。

  觀照生命的寂靜

  我們出生在人間,有沒有能力選擇?能不能選擇自己要在什麼年代、什麼時候出生?出生在那一洲、那一國?出生爲那一種族的人?黑人、白人、紅人、黃種人?出生在那一戶人家?選擇誰當我的父母?都沒有辦法,是不是?

  這都是因爲我們過去生、過去世,沒有修行到了脫生死的地步。所以,在上一期生命結束的當下,神識隨著業力的牽引,又再流轉受生。我們在上一期生命裏,因爲缺乏定力、缺乏觀照力,所以,我們的神識在生命結束時,起了無明,在無法作主、無法選擇的情況下,無可奈何的借著父母的愛欲,透過父精母血的結合,在母體子宮著床,形成胚胎,長成胎兒,經過母親産道、生産,胡裏胡塗的又來到了人間。(十二緣起: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我們既然了解到這一期的「生」,已經無法掌握,那麼,這一期的「死」,是不是就應該好好掌握呢?我們總不能生死兩胡塗吧!我們「生」的時候,迷迷糊糊的,「死」的時候,總該是清醒的吧!

  有「生」,就會有「死」,而「死」也是「生」的開始。能清清楚楚的死,就能明明白白的生。能掌握死,就能掌握生或不生。因爲,這一期生命的結束,就是下一期生命的開始。只要我們照著佛陀教導的禅法修持,久而久之自有功效,我們就有辦法掌握自己的生死,不再受業力的牽引,不再無可奈何,不知究裏的,在六道中受生,在生死中流轉輪回。

  掌握自己的生死,就可以來去自如,自由自在,完完全全的做自己的主人。可以優遊在生死之間──愛來就來、愛去就去;想生就生、想死就死。毫無羁絆,毫無罣礙,在宇宙間得大自在、大解脫。

  掌握自己生死的先決條件,就是要先活得很盡致;因爲活得很盡致,就能死得很了然。

  活得很盡致,就是活得很快樂、活得很幸福、活得很圓滿,也就是活得沒有牽挂、沒有糾纏、沒有煩惱、沒有痛苦。

  活得很盡致,就是活得事事是好事,處處是好處,分秒皆實在,時時是好時、日日是好日。

  你能活得盡致嗎?不能吧!

  要活得盡致,就要修禅定,透過禅定的功夫,使自己能夠停止腦筋的作用,使自己的心不受腦筋作用的幹擾,使自己能夠分分秒秒的活在當下;使自己的心能夠分分秒秒的當好自己的主人,不當腦筋的奴隸。

  活在當下,才能觀照到我們的生命──不生、不死,才能觀照到生命離開我們這個假體色身的過程。這樣我們才能了解生命的奧秘,也才能了解我們的生命是永恒的,是無始無終的,是「不生不滅」的。也惟有透過這樣的體悟生死,才不會對生死執著;對生死不執著,我們的般若智慧才能顯現出來。

  我們的生命,是無始以來就存在的,只是每一期生命所表現出來的形體都不盡相同罷了。也許有一世是一只鳥,另一世是一只狗;也許有一世曾是位優秀的醫生,另一世也可能曾是個白癡。各位這一世是醫學院的學生,但是你或許會覺得奇怪,我的生命怎麼可能會曾是一只狗、一個白癡?現在,我來舉一個海浪的例子,大家就比較能容易明白。

  大海是既廣且深的,深到我們在岸邊看不到底處的海水。在岸邊,我們只能看到波浪,雖然我們只看到波浪,但是我們會相信波浪之下有深深的海水,而且相信波浪就是海水,海水會形成波浪,海水和波浪是一體的;你不至于會認爲波浪不是海水,海水不會形成波浪,而將波浪和海水二分成波浪是波浪,海水是海水吧?

  如果用圖形來表示,是這樣的:

  顯性

  水平線

  隱性

  波浪和海水是相生不息的,不增不減,永恒不滅的,我們的生命也是如此。

  現在再用一個圖形來表示生命的現象。

  顯性生命

  水平線

  隱性生命

  顯性生命

  水平線

  隱性生命

  顯性生命

  水平線

  隱性生命

  我們現在是醫學院的學生,就好比是波浪,是顯性的有形體的生命,但不可忽略的,生命還有如海水隱性不明的部分,而且,海水隱性的部分還比顯性的波浪更爲深邃不明呢!我們既然相信波浪和海水是一體的,那又爲什麼無知到不肯相信生命也有隱性幽邈的部分,而不去探討這個奧秘呢?

  醫生、白癡(人道)是生命的形體,鳥、狗(畜生道),又是生命的另一種形體,醫學院的學生,則是這一期生命的形體,這些生命都是顯性且互相輪回不已的。現在,你看不到隱性的生命,就以爲它不存在。你看到波浪似的醫生、白癡、鳥、狗,醫學院的學生等不同形體的生命,就以爲生命是間斷不連續的,這些觀點都不正確。

  因此,要探討生命的奧秘,除了要清楚知道顯性的生命從那裏來之外,還要探討深幽隱密的隱性生命。而隱性看不見的生命又在何處呢?我們一定要在這奧秘處下功夫,然後將它與顯性的生命(有形體及無形體)串連起來,這才是我們真正永息不斷的生命曲線,這樣就能觀照到生命的永恒。當你觀照到生命的永恒時,且不執著自我,不會執著死,就不會再落入六道輪回,生命就可以超越了,不但超越形體,還可以超越時空。

  如果,我們對這一期生命是如何産生的都茫然不知,那麼,我們就無法去否定我們過去世曾是醫生、白癡、鳥、狗⋯⋯等的事實。

  生命是無始無終,但佛教不主張常見,即人死後有一個永恒不變的神識,因爲神識也依緣起法生滅,是無常、無我、自性空的,並非常住不滅的;佛教也不主張斷見,即人死後,我和世界及神識等,什麼都沒有了,無視因果的真理。常見、斷見都不正確,都是邪見。但是,不能光憑我這麼說,你就相信,這還要你親自去經曆,去驗證才行。就像大家都知道氫加氧會變成水,可是你總要進實驗室,才做得出來,做得出來,才是真正的了解。所以要了解生命的奧秘,就要透過禅的修持,達到截斷時間的流動——過去、現在、未來重疊成爲垂直線,而沒有起點,沒有終點,空間沒有任何壁落、隔阖的狀態,才會了解、體悟生命的無始無終。

  一般人對生死的看法,都限于外表的有無而已。說起來,我們的身體就像這棟教學大樓,假如沒有臺北醫學院,沒有校長、董事會認爲它需要,又沒有那麼多學生來讀醫學院,沒有空出這塊地,那麼,這棟大樓就無法生出來。所以,生是借著因緣,從空無而生,沒有空無是沒辦法生的。

  要建這棟教學大樓之前,如果沒有先拆掉舊有的房舍,或找到一塊空地,是沒辦法蓋這棟大樓的,這就是「真空妙有」的比喻,也是有從空無而生的淺顯說明。又如現在各位聽演講的這間教室,如果沒有空間,就無法容納各位。各位一聽到「空無」,會不會認爲「空無」是什麼都沒有,而覺得不踏實呢?空無並不是什麼都沒有,空無是一種存在。就因爲空無是一種存在,才能從空無裏孕育更多,所以空無才是生命所來自的地方。

  就像這棟教學大樓,用了一、二百年之後,必會腐朽拆掉,大樓就沒有了,又回到空無裏了。所有的物質,都是這樣的,最後終將都要回歸空無,與虛空同在。佛陀看生死,是認爲不生、不死,甚至也非不生、非不死的中道,這就是心經上所說的「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脫離業力的牽引

  人的生命只要能脫離業力的牽引,就能脫離輪回,就好像人造衛星,發射到太空以後,就不再受地球的地心引力的吸引一樣。如果我們的神識能透過禅定的功夫,達到不受過去生、過去世,以及今生今世所造作的業力的牽引,就能自由自在選擇自己這一期生命結束後,要生往何處?──是要發願再出生爲人呢?還是扮扮蟬鳥蟲魚、飛禽走獸遊戲一番?這些都是可以透過禅定經由自己選擇、決定的。要是不想再有形體軀殼,也可以決定只把神識遍滿虛空,布滿法界,而不要有形體,體會一下一念即至十方國土的境界。

  脫離業力的牽引,才能了脫生死,才能真正了解生死的奧秘;才能了解不生不死,這才是生命存在真正的奧秘。

  生…

《觀照生死—談佛教的生死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看話參禅說壇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