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觀有情世界

  禅觀有情世界之一

  

   請大家先站著,腳張開與肩同寬,兩手自然下垂,眼睛閉著,聽聽外面的風聲、雨聲。(約五分鍾)

  

   剛才,你們從動中突然靜下來,在聽過風聲、雨聲後,你的意識曾經融入大自然的?請合掌!你已經截斷五蘊──色、受、想、行、識的?請合掌!如果沒有,那麼剛才你們的心在那裏呢?現在心都不可得了,何況過去心、未來心呢?那更是不可得了。

  

   你們是否還想著過去很多美好的事情?或者憶念著傷心、挫折、不順利的往事?在剛才那一剎那,想到過去的人,請合掌!過去的,都和死了一樣,都已經在墳墓裏了,不可能再出現,你們是否還執著過去,還在撿墳墓裏的骨頭?

  

   我們之所以會執著有情世界,就是有執著過去的心,執著過去所發生的種種。爲什麼會執著有情世界而被束縛?就是因爲沒有透過禅的修持,沒有能力看清一切幻相,也就無法認清所有的真理。如果經過禅的修持,我們至少就會具足五種禅觀能力,而用這些禅觀能力來看有情世界,就不會迷惑在幻化不實的有情世界裏。

  

  分分秒秒喚醒自己的真心

  

   在我跟各位接心之前,靜靜聽了你們近一個小時的心得報告,你們大部分都不知不覺的落入以過去所學來強化自我意識,以過去的經曆來形容自己;事實上,一個人之所以無法證入諸法無我,就是因爲無法活在當下,所以,經常就把過去不可得的一切一切,誤認爲這就是自己。

  

   前一剎那,你還計劃著、想著未來的,請合掌!當你的心想著未來,就是墮入了做白日夢。現在心都不可得了,何況未來心呢?所以,佛陀一再告訴我們,要以禅觀來觀照有情世界。佛陀認爲所有的衆生都處在昏迷不醒的狀態,不過這種昏迷不醒的狀態,並不是大家所認爲的昏沈、睡著了,才叫作昏迷不醒。以佛陀的禅觀來看,當我們衆生的心落入憶念過去種種,或者夢想未來一切,而沒有活在當下,就叫作昏迷不醒。

  

   我們來學佛,要以禅觀來看有情世界,就必須先透過禅的修持,進入很深很深的甯靜狀態,才會顯露出我們真正不執著外相的般若智慧,這時,用般若智慧所看到的有情世界,才是佛陀透過禅觀所看到的有情世界。否則,會以爲現在我們能吃、能走路、也能做事情,就表示清醒;但是,如果我們的心卻仍活在過去和未來的生死流動中,這種狀況,以佛陀看來,就是不清醒,是昏迷的。所以,我們來學佛,就必須先喚醒自己的真心,讓自己能夠切切實實的活在當下,觀照生滅法所顯現的一切有情世界。

  

   要喚醒自己的真心,就要讓自己在只要還有呼吸的情況下,都能分分秒秒保持清醒。尤其重要的,還要找到一位善知識,時時刻刻敲醒我們,當我們鑽入牛角尖的時候,能夠在最適當的時機,當頭棒喝,讓我們覺醒過來,即刻回頭,往牛角外廣闊的天空邁出。這時,才不會沈迷在有情世界裏;也唯有如此,才能欣喜的接受有情世界所顯現的任何生滅現象,才不會給自己帶來極度的煩惱痛苦,才能清醒的看清煩惱與痛苦的根源。

  

   佛陀在法句經裏一再告訴我們:若一個人以自我來觀看有情世界,就會經常處在「有人罵我、有人損我、有人謗我、有人打我」的心態中。一個人假定時常處在這種心態中,就是不清醒。當一個人不清醒,煩惱與痛苦會像牛車的輪子被牛拖著走,一直轉個不停。相反的,如果能透過深深的禅觀來看有情世界,就能抛掉「有人在罵我、有人在損我、有人在謗我、有人在打我」的心態,才會如影隨形般的,由內心深處自然流露出無比的喜悅與慈悲。佛陀處處在喚醒我們,就是要告訴我們,學佛的第一步,是要分分秒秒喚醒自己的真心,讓我們能夠活在當下,欣喜接受有情世界的生滅法。

  

  清清楚楚覺知自己的言行

  

   請向左轉,順時鍾方向繞圓圈,念佛號「南無阿彌陀佛」。(約五分鍾)停──面向圓心,請蹲馬步,一面甩手, 一面聽我講,看看你們能不能手、腳、耳同時並用。

  

   我們要用禅觀來看有情世界,除了要分分秒秒喚醒自己的真心以外,還要讓自己清清楚楚覺知我們這個假體,如眼耳鼻舌身的任何一個動作。就像現在你們在甩手,把手擡高與地面平行,這時候,你的心有沒有跟著你的手在移動?你的心有沒有走開來聽我講話?我們要以禅觀來看有情世界,就必須先訓練自己分分秒秒都具有這種覺知能力,不管是在走路、吃飯、喝茶、穿衣、睡覺,都要清清楚楚的去覺知它。只要能從最根本的地方去覺知自己所做的每一個動作,就不會把假的誤認爲真的。我們衆生都是執著有情世界爲真,卻又不願用喜悅、全然的方式去接受,所以,不知不覺中,還是經常與外境對抗,繼續造作新的惡業。

  

   佛陀在世時,提婆達多經常陷害他。有一次,當佛陀從街上走過時,提婆達多把一只大象弄瘋,讓大象往佛陀面前沖過來。說也奇怪,大象沖到佛陀面前時卻停下來,跪了下去,並沒有往佛陀身上踩。

  

   請大家跪下來,跨鶴坐。

  

   這時,佛陀的弟子一直想去找提婆達多算賬,但是佛陀阻止了他們,說:「不要這樣做!提婆達多之所以會一再陷害我,是因爲我在過去生和他結的緣,還有今生的說法他沒有聽懂。這個因、這個緣,終于顯現了,所以才産生這樣的果報,我必須完全、喜悅的接受它。假定我不能完全喜悅的接受它而有任何反應;假定我的心不能非常覺知、觀照它;不能像一面鏡子,只反映而不作出任何新的言行的話,就不能讓過去的因緣果報萌芽、開花、結果而消失。如果再做任何新的反應,即刻又造作了一個新的惡因,那麼,在將來還要承受更多不好的果報。」

  

   請改成長跪。

  

   這時,佛陀的弟子又問:「那麼,這只大象爲什麼一到世尊跟前就停下來,不往世尊身上踩呢?」佛陀回答說:「在過去生,我曾經對這只大象有恩,造作了一個善因,由于牠對我感恩,所以沒有踩我。」

  

   這個譬喻故事,大家可能聽過很多次了。雖然如此,大家有沒有想過,佛陀在這次說法時,到底要告訴我們那些佛法呢?(同學紛紛發言表達看法)

  

   事實上,佛陀是要告訴我們:

  

   第一、要深信因果,有因必有果。不過,當你沒有覺知的話,就會把顯現的果當成是真的,把假相當成是真實的。

  

   第二、要分分秒秒去覺知有情世界所發生的任何現象。

  

   第叁、要全然欣喜接受有情世界的生滅法,透過禅定、禅觀的修持,讓我們的心像一面鏡子一樣,清清楚楚的讓它來、由它去,不再産生絲毫的念頭和言行來反應。如果再做出任何的反應,就是在造作新的惡因,那麼,我們就會繼續在生死輪回中不停的轉著、轉著,就像牛車的輪子轉個不停。

  

   所以,我們要具有禅觀能力,才能非常清楚的去覺知一切事相。

  

   請站起來,向左轉,念佛號「南無阿彌陀佛」(約叁分鍾)

  

   躺下來,吉祥臥。

  

  了了分明觀照內心的情緒

  

  

  

   我們要透過禅觀來看有情世界,除了要分分秒秒喚醒自己的真心以外,還要清清楚楚去覺知我們所有的言行;更重要的,還要透過禅的修持,來觀照內心細微的起心動念,如情緒、感情的變化。例如:我們的生氣是從那裏來?憤怒是從那裏來?怨恨是從那裏來?短暫的快樂又是從那裏來?

  

   你曾觀照到自己情緒的波動嗎?當你的憤怒來臨以前,你的能量在心源本處翻滾的時候,你知道嗎?假定這些你都不知道,你就無法用禅觀的方法來看有情世界;你就會被這些情緒汙染,而把你的心源本處覆蓋著,深深的覆蓋著。這時,你所看到的有情世界,就像鏡子被灰塵、塵垢蓋滿了,卻還想要它照出實相;這時,也像一根筷子擺到混濁的一杯水中,而想要看這根筷子的實相一樣。因此,假定沒有觀照的能力,就無法把真實的認出它是真實的。所以,我們要以禅觀來看有情世界,就必須透過禅的修持,讓我們的心力加強,達到真真實實的觀照能力。

  

   像各位現在吉祥臥,就有人開始昏沈、打瞌睡了。這樣叫作有觀照力嗎?這樣叫作清醒嗎?這樣叫作有覺知嗎?

  

   來果禅師曾經開示:

  

   在靜態中,就算你有百分之百的定力,能夠清清楚楚的覺知、觀照,但當你落入動態中時,恐怕剩下不到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萬分之一了。

  

   就算你在動態中有百分之百的禅觀力量,但當你在睡夢中,恐怕也剩下不到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了。

  

   就算你在睡夢中有百分之百的定力,當你八苦交煎時,你的定力又那裏去了?

  

   就算八苦交煎時,你有百分之百的禅觀力,當你死到臨頭時,又有多少禅觀力量?

  

   大家可以做個比較,剛才你們彎著膝蓋作甩手的動作時,很痛苦;當你們跨鶴坐時,也很痛苦;但是那個時候,你們聽我講話,是不是更清晰?現在你們用吉祥臥,很舒服,是不是聽著聽著就變成催眠曲,睡著了?

  

   站起來,繞圓圈,念佛號「南無阿彌陀佛」(約叁分鍾)

  

   面向圓心,盤腿坐,眼睛閉著,腰杆挺直,不要像鍾樓怪人的男主角一樣。

  

  敞開心胸顯露本具的心光

  

   當你們把眼睛閉起來之後,眼前顯現漆黑一片的人,請合掌!顯現光明充滿宇宙大地的人,請合掌!沒有合掌的,是既不黑暗,也不光明,那是叫作什麼?

  

   你知道是誰看到黑暗嗎?你知道是誰看到光明嗎?你知道看到既不光明、也不黑暗的,又是誰嗎?

  

   佛陀教導我們用禅觀來看有情世界,就算我們不用肉眼來看,就算我們的眼睛瞎了,我們的內心世界仍然充滿著光明。所以,要透過禅的修持,讓我們原本具有的心光顯露出來,才能真真實實的看到…

《禅觀有情世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危機即禅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