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禮上師,請法師舉實例說明 離一多因 金剛屑因 的區別,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觀修-謝謝!
生西法師答:首先,離一多因是對于一切萬法的本體做觀察;而金剛屑因是對一切萬法生的方式做觀察,這是二者之間最大的區別。比如說離一多因,如果我們認爲一切萬法是實有的話,那肯定要麼是一要麼就是多,除了一和多之外沒有其它的安立實有的方式,所以通過離一多就可以打破對一切萬法的實有執著。因爲“多”是由“一”而形成的,所以我們首先破一,一破掉後多就不能成立。比如說一根柱子,它在我們總的概念當中有一個實有的一體,但是那個所謂的“一”它是實有的嗎?我們必須要進行分析,真正來分析的時候,其實所謂的“一”它只是一個粗大的概念而已,經不起真實的觀察。
比如說,如果它是實有的“一”的話,我們就觀察這根柱子它有沒有上中下?如果還可以分成上、中、下叁部分的話,那麼這個“一”就不是實有的“一”了,應該至少有叁個組成部分。如果我們還固執認爲這根柱子它就是實有的“一”,沒有上、沒有中、也沒有下這叁部分,如果是這樣,那麼上就是下,下就是中……,因爲它是一體的緣故(它不可能分爲這是柱子的上面、柱子的中段、柱子的下段)。所以如果是實有的一體,就不可能有上中下的區別。但是在我們的經驗當中,柱子是絕對可以分爲上中下的,既然它可以被分爲上中下,那麼就說明這根柱子不可能是實有的一體了。我們還可以把柱子的上段再拿來分析,看它有沒有上中下,這樣逐漸逐漸分析下去的話,這時候可以按照佛教的觀點,從粗大把它分析爲微塵,再分析微塵就到極微了(最小的微塵)。
那麼對于最小的微塵來做觀察,能否得到實有的“一”呢?在我們佛教當中是通過六塵繞中塵的方式,讓中間的這個微塵被其他六個相同體積的微塵圍繞,就看中間的微塵有沒有趨向于六個方面的接觸點,如果有朝東、朝西、朝南、朝北、朝上、朝下的這種接觸點,就說明中間這個所謂的極微(最小的微塵)還不是實有的“一”,因爲它有朝向不同的六個方向的緣故。如果沒有朝向東南西北上下六個方向,就說明微塵與微塵之間可以互相進入,這時候六塵就變成一個微塵了,這當然是沒辦法成立的。所以我們分析到最後的時候,這個所謂實有一體的最小微塵,其實是根本不存在的。
若是通過這樣的觀察,從最粗大到最微細的色法都沒辦法安立,那麼實有的“一”就沒有了。如果實有的一沒有那麼實有的多怎麼可能安立呢?因爲多是由一而安立的緣故。所以法要是實有的話,就應該是一或者是多,如果離開一也離開多,就說明這個法是無自性的,這叫做離一多因。“因”就是理由的意思。
金剛屑因呢?其實它是通過理證對一切萬法的生做觀察,如果萬法存在各自的本體,它一定有生、住、滅,那麼實有的生,無外乎只有四種生的方式——自生、他生、共生、無因生,如果是實有的産生一定就只有這四種。我們在觀察的時候,如果是自生呢,就變成自己生自己了,並且已經存在的法也不可能再出生。尤其是數倫外道的觀點,它認爲果法在因中存在,自己就可以産生自己,不需要是其他法來産生。我們說,如果自己可以産生自己,它就可以無窮無盡地生下去,而且只有種子生種子,沒辦法種子生苗芽,因爲種子和苗芽是他體的緣故。所以如果是自己生自己的話,種子是自己,苗芽也是自己,最後就只有種子生種子,沒辦法種子生苗芽了。
再舉例其實他生也是一樣的。他生呢,就是通過其他實有的因,産生一個其他實有的果。比如說苗芽的種子與産生苗芽的果,如果二者是他體而又是可以生的話,那麼石頭和苗芽也是他體,按理說石頭也能夠産生苗芽,因爲二者是他體的緣故,但其實這方面是沒辦法成立的。或者說石頭和苗芽不是能生所生的關系——他體的緣故,我們可以說稻種和稻芽也沒辦法産生,因爲也是他體的緣故,通過這方面就可以破斥他生。
其他破的方式,如共生、無因生……也可以類推。以上就是通過舉例來說明離一多因與金剛屑因的差別。在日常的觀修當中,我們可以用離一多因來觀察自己的心,心從粗大到微細至最後消失,其實正在産生起心動念的時候,心也是無自性的。我們所執著的外面色法,比如汽車、房屋,或貪著的有情,我們都可以通過離一多因從粗大到微細逐漸的觀察,我們所執著的這個對鏡,其實正在顯現的當下,它根本無有任何自性可言,這就是離一多因。用金剛屑因也可以觀察我們這顆心,如果是實有的話,它是通過什麼産生的,是自生的嗎?是他生的嗎?是共生的嗎?還是無因生?然而自生、他生等等,都有過失,所以,一切萬法不可能有實有的生,沒有實有的生就不會有實有的住和滅,因此,一切萬法是空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