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頂禮法師!古薩裏修法中說,我們要布施自己的身體;《入行論》中又說,我們沒有證得一地菩薩之前,不能將自己的身體布施出去,但是觀想可以開許,而且說觀想布施身體也可以得到真實布施同樣的功德,我不明白爲什麼觀想布施跟真實布施所得的功德會是相同的?
生西法師答:其實這裏面要分層次。初期的時候,只能通過儀軌觀想一下布施身體。因爲這時候我們的心力不夠,對身體的愛執還沒有完全打破的緣故,所以我們在最初修古薩裏的時候,觀想布施身體的功德和真實布施身體的功德,還沒有辦法相比。
但爲什麼說古薩裏修布施和真實布施身體一樣呢?是指真正通過修法,把對自己身體的執著完全打破之後。真實布施身體,是因爲對身體不執著了;修古薩裏的時候,也是因爲你對身體不執著,才開始修儀軌觀想,其實已經達到了目的。真實的核心思想是放棄身執,從這個角度來講,兩者功德是完全一致的。
如果我們還沒有達到這樣的標准之前,通過修持古薩裏,可以接近于真實布施的狀態。因爲必定也是通過觀修,從思想上面開始放棄自己的執著,所以這是靠近真實布施、舍棄身體的一種比較高的境界。從這方面講的時候,我們說可以通過觀想,來做一般人做不到的布施,這是心理上的一種成熟。
當我們修古薩裏達到究竟的時候,那時修古薩裏的布施和真實的布施完全一模一樣。我們講的是大概相同,修古薩裏的功德大致和真實布施的功德相等,如果真正來講,初地菩薩才能布施自己的身體,我們凡夫人修古薩裏的功德和初地菩薩的功德完全相等,這可能也有一定的困難。
經論中說兩者功德大致相同,因爲都有舍棄自己身體執著的成分在裏面。如果不從細微處觀察,只是從大概的方面觀察,可以說修古薩裏等同于身體布施,這個方面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二)問:那就是一個方便說,是相似于的意思,對嗎?
生西法師答:如果從嚴格意義上觀察的話,可以這樣理解。但是也不是完全不靠譜的說法,並非是打妄語,不是完完全全沒有一點相似的地方,可以說有一點相似的善巧方便,但是裏面的程度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叁)問:法本裏面講,爲了斷除自己對身體的愛執,頌雲,供施象馬成百倍,供施妻兒成千倍,供施身體十萬倍,這也是個比喻。象馬是我的財産,供施能夠成百倍功德。供施妻兒是不是僅是一種比喻啊?
生西法師答:千倍也好,百倍也好,是說明功德的增長數量很大。你所布施的東西,越珍貴功德就越大,象馬同一般的財富相比,比如說布施白菜,象馬更貴重;妻兒比象馬更貴重,更難布施;身體比妻兒更難布施。從這方面來講,有逐漸增長很多倍的說法,不一定完全是比喻。
(四)問:這裏的布施妻兒往往讓人有點誤解,佛陀倒是可以布施妻兒,而我們在修行的時候,布施財産還可以,但是布施妻兒對我們來說,應該怎麼做?是觀想布施妻兒嗎?有點不太理解。
生西法師答:佛陀在修持布施妻兒的時候,當時的大背景和現在的環境是不一樣的。佛陀因地修法的時候,按照古印度的傳統,妻兒屬于是丈夫的財産。不像現在的觀念,不能隨便把你的妻子兒女給別人,好像不合法,很多人接收不了。但是在以前的環境,除了父母不能布施,妻子兒子都可以給別人,相當于自己的財富一樣。所以當時做這樣的布施,沒人會非議。關鍵是我們以現代人的思想去看以前布施的行爲,會覺得難以接受。如果把我們的思維換成當時的思維,那就很容易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