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頂禮法師!“自性不成滅,有法性亦無,是故諸衆生,畢竟不生滅”頌詞結構能否拆解爲“自性不成”加“滅有法性亦無”?解釋爲從未有自性生,故而安立在實有上的滅也不能成立,按照上師的講記189頁可以如此理解,但是在《善說海》中,無著菩薩直接解釋爲“如此可見,滅是不存在的,有實法生滅是無”。上師的解釋是從無生推到了無滅,無著菩薩的解釋是無滅所以無生,請問兩者有無差別?無著菩薩是否在解釋的時候,因爲前面正好在破二邊滅,而直接順下來,從滅開始推無生嗎?
生西法師答:斷句爲“自性不成”加“滅有法性亦無”,如果按照講記,這樣解釋倒也可以。“自性不成滅”,也可以直接解釋爲沒有一個自性的滅,其實就是對應它不滅;“有法性亦無”,是對應它無生,這樣的解釋更加直接明了。“自性不成”(斷句)“滅有法性亦無”(斷句),這樣也可以。有時候這樣解釋,可能稍微困難一點。“自性不成滅”就是滅的自性是不成立的,“有法”,就是講生,生的自性是沒有的。直接解釋“是故諸衆生,畢竟不生滅”,所以衆生是無生,也是無滅的。上師和無著菩薩的解釋都可以,其實頌詞主要的意思是沒有生,也沒有滅。